【課程背景】
稅務稽查是稅務機關根據國家稅法和財務制度的規定,對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的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以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的一種管理活動。
稅務稽查的直接后果是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是最嚴厲的稅務征管手段,也是每年擺在各企業面前不可回避的挑戰!
每年的納稅評估、檢查、稽查都出現大量的涉稅問題,中國企業往往在不知道檢查稽查后果與正確做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接受檢查稽查,無目標、無組織、無準備、無責權利,任由一個財務人員赤手空拳去迎戰一支專業的征稅團隊……
“金稅三期”作為稅收風險的“大殺器”高懸企業頭頂,稅務機關運用大數據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精準畫像,對企業涉稅風險進行精確定位,數據風暴已然來襲!“山雨欲來風滿樓”;金稅四期企業信息聯網核查系統即將上線,新型稅務檢查形式下企業如何應對;如何規避檢查稽查?如何應對檢查稽查?如何在稽查過程中與稽查后維護自身的權益?這是企業家和財務人員,生存于中國企業界的“上崗必修課”,否則,失誤后面,損失的將不僅僅是利潤!!!
新形勢下企業該如何應對稅務局的各項檢查?
當稅務稽查的前期,應該做好什么樣的準備?
新形勢下企業哪些方面是稽查的重點與關鍵?
稅務局將會通過哪些手段與方法來稽查企業?
面對如此檢查如何有效的遏制稽查中的風險?
特邀稅務稽查專家,幫助企業梳理稅務稽查流程和重點,進而防范稅務風險,能夠從容應對稅務機關的稽查,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課程收益】
2 【樹立風險意識】理解企業涉稅風險來源,運籌帷幄,規避風險
2 【掌握稽查程序】了解國家稅務局稽查工作的類型、程序與重點
2 【稅務風險分析】直擊稅務稽查中遇到的風險與常用的應對方法
2 【防范措施手段】掌握稅務爭議與磋商的要點以及防范應對措施
【參與對象】
財務總監 / 稅務總監 / 財務經理 / 稅務經理 / 財務主管 / 稅務主管 / 稅務顧問 / 稅務咨詢
【課程提綱】
一、霧里看花、看稅收環境變化與稅務稽查新動態
(一)、盤點 2021稅政改革,減稅降費帶給企業變化
1. 2021全國稅務工作會議召開對企業啟示
2. 2021政府工作報告中減稅降費政策解析
二、撥云見日、掀開“金稅四期”的神秘面紗
1. 金稅四期——企業信息聯網核查系統
2. 金稅四期的強大功能
金稅四期稅務重點關注對象
金稅四期對企業的影響
幾張常見又容易忽視的風險點
3. 金稅四期下涉稅風險自查及應對策略
4. “黑名單”+“實名辦稅”后果真的很嚴重,信用體系的建設如何防范?
5. 大數據下的申報數據比對功能真的很強大,數據異常引發滅頂之災;
增值稅方面
—— 銷項稅
1. 銷售收入是否完整及時入賬,是否存在以下情形?
2. 是否存在視同銷售行為、未按規定計提銷項稅額的情況?
3. 是否存在開具不符合規定的紅字,發票沖減應稅收入的情況?
4. 向購貨方收取的各種價外費用是否按規定納稅?
5. 設有兩個以上的機構并實行統一核算,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到其他機構(不在同一縣市)用于銷售,是否作銷售處理?
6. 增值稅混合銷售行為是否依法納稅?
7. 有兼營行為的納稅人,適用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的,是否按規定分別核算適用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的銷售額。
8. 免稅貨物是否依法核算?有無擅自擴大免稅范圍的問題,兼營免稅項目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免稅額、不予抵扣的進項稅額計算是否準確。
9. 納稅人取得的中央財政補貼,不征收增值稅,核算是否正確?
10. 增值稅納稅義務的確認時點是否正確?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 進項稅
1. 用于抵扣進項稅額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是否真實合法
2. 用于抵扣進項稅額的運輸業發票,是否真實合法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3. 是否存在未按規定開具農產品收購統一發票申報抵扣進項稅額的情況?
4. 用于抵扣進項稅額的海關進一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是否真實合法?
5. 發生退貨或取得銷售折讓是否按規定作進項稅額轉出。
6. 從供貨方取得的與商品銷售量、銷售額掛鉤的各種返還收入,是否沖減當期的進項稅額,是否存在將返利掛入往來科目或沖減營業費用,而不作進項稅額轉出。
7. 用于簡易計稅方法、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業務。
8. 非正常損失購進貨物,是否抵扣進項稅而未做轉出。
9. 購進的旅客運輸服務、貸款服務、餐飲服務、居民日常服務和娛樂服務。
企業所得稅方面
—— 應稅收入
1. 企業取得的各類收入是否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收入
2. 是否存在利用往來賬戶、中間科目延遲實現應稅收入或調整企業利潤,如利用“其他應付款”、“遞延收入”、 “預提費用”等科目。
3. 取得非貨幣性資產收益是否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4. 是否存在視同銷售行為未作納稅調整。
5. 是否存在稅收減免、政府獎勵未按規定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6. 是否存在接受捐贈的貨幣及非貨幣資產,未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 成本項目
1. 利用虛開發票或虛列人工費等。
2. 使用不符合稅法規定的發票及憑證虛增成本費用。
3. 是否存在不予列支的“返利”行為,如接受本企業以外的經銷單位發票報銷進行貨幣形式的返利并在成本中列支等。
4. 是否存在不予列支的應由其他納稅人負擔的費用。
5. 是否存在將資本性支出一次計入成本費用。
6. 企業發生的工資、薪金支出是否符合稅法規定。
7. 是否存在計提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超過計稅標準。
8. 是否存在超標準列支業務招待費、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9. 是否存在超標準、超范圍為職工支付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未進行納稅調整。
10. 是否存在擅自改變成本計價方法,調節利潤。
11. 是否存在未按稅法規定年限計提折舊。
12. 是否存在擅自擴大研究開發費用的列支范圍,違規加計扣除等問題。
13. 是否存在扣除不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部門規定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風險準備金等支出。
14. 是否存在稅前扣除利息不合規的問題。
15. 是否存資產損失處理不合規的問題
16. 手續費及傭金支出扣除是否符合規定
17. 是否存在不符合條件或超過標準的公益救濟性捐贈,未進行納稅調整。
三、刨根問底、透視稅務稽查的內部制度與流程
1. 面對稅務稽查,企業的復雜心態分析;
2. 現行稅制改革方向與稽查的總體形勢;
3. 近年來我國稅務稽查工作結果的回顧;
4. 今年稅務稽查工作目標及稽查重點領域。
5. 為什么稅務稽查偏偏找到了我?稅務稽查雙隨機絕非空穴來風。
6. 了解稅務稽查的工作流程、四分離制度;有效實行稽查前和稽查中的溝通。
7. 稅務稽查和納稅評估對我們納稅人的影響,稅務稽查的方法
8. 透析稅務稽查常見的稽查手段與技巧,從而使我們企業各個層面都能輕松應對。
9.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2021年稅務稽查重點工作安排,哪些行業和納稅人將是稽查的重點?
10. 稅務稽查究竟有哪些權力?執法不可任性,違法不講人情。
四、高瞻遠矚、立體式分析納稅風險指標邏輯校驗
1. 提前補稅,能否成為不偷稅的理由?
2. 出資不到位,股權轉讓牽涉的個人所得稅分析。
3. 怎么應對稽查局事前布置的自查?
4. 基于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表對主要的納稅指標內部邏輯校驗分析;
五、避重就輕、深度分析稅務稽查要注意的事項
1. 查稅必查票,您企業的發票經得起稽查嗎?
2. 如何應對稅務的突查稽查和常規稽查?
3. 在稽查期間作為財務人員要注意的細節;如何學會有效溝通;
4. 偷稅的法律后果。
5. 簡析避稅籌劃與納稅籌劃的區別,避免陷入誤區。
六、稅主沉浮、經典稅務稽查案件剖析與警示
1. 流轉稅稽查案例解剖
2. 企業所得稅稽查案例解剖
3. 其他稅種稽查案例解剖
七、風險應對、配合稅務機關做好稽查工作
(一)稅務稽查應對的方法與流程
1. 做好接受稅務稽查的準備工作
2. 做好稽查前的補救措施
3. 做好稽查人員的接待與溝通工作
4. 認真執行稽查結論
5. 合理解決稅務稽查糾紛
(二)稅務稽查應對的三大原理
1、三證統一:法律憑證、會計憑證和稅務憑證等三證統一
2、三價統一:決算價、發票價和合同價等三價統一
3、三流統一:資金流、發票流和物流(勞務流)三流統一
(三)稅務稽查應對策略:合同控稅策略
1、合同與企業的稅務處理相匹配
2、合同與企業的賬務處理相匹配
3、降低企業稅收的關鍵環節:合同簽訂環節
(四)稅務稽查應對策略:發票控稅策略
1、發票開具與合同相匹配
2、發票開具與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間相匹配
(五)稅務稽查應對策略:重點會計科目
1、“預收賬款”科目的稽查
2、“工程施工”和“主營業務成本”的 稽查
3、“其他應付款”和“其他應收款”科目的稽查
4、“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和“稅基金及附加”科目的稽查
(六)稅務稽查應對策略:常備防御思想
1、稅務稽查危機公關六大方法理解與應用?
2、建立“常備防御思想”是確保企業根本前提?
劉海軍老師
◇ 國際注冊會計師
◇ 注冊稅務師、會計師
◇ 財稅戰略實戰家
◇ 國家“金稅工程”參與者
◇ 上海財經大學客座講師
◇ 西南財經大學客座講師
◇ 二十二年財稅講師從業,學員數十萬人
◇ 曾擔任央企上市公司稅務顧問多年
【主講課題】
《金稅四期對企業和家業的影響》、《金稅四期下高凈值客戶稅收困境與傳承危機》、《高凈值客戶財富管理與節稅規劃》、《非財課程—總裁的財稅管理思維》、《銀行業票據風險識別與規范管理》、《金融業稅會差異分析與實務應用》、《智能監測下稅務稽查與應對策略》、《商業銀行業稅務管理與節稅籌劃》
【課程實踐】
中國銀行湖北分行、工商銀行武漢分行、農業銀行廣東分行、農業銀行深圳分行、建設銀行昆明支行、招商銀行東莞分行、浦發銀行北京支行、浦發銀行西安支行、長沙華融湘江銀行、郵儲銀行揭陽支行、郵儲銀行陽江支行、郵儲銀行荊州支行、民生銀行、成都銀行、貴陽銀行、興業銀行、農商銀行、農村信用聯社及中國人壽、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泰康人壽、天安保險金融等;
【服務企業】
【授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