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制造的背后 隱藏著哪些創新秘訣?
在由聯合國發布的《2015年世界幸福指數報告》中,瑞士位列第一。行走在瑞士,你會發現,無論是街道還是山脈附近,總能找到飲水設備。正是在這樣清爽舒適的環境中,瑞士誕生了一批工匠,為實現創新奠定了基礎。
瑞士國土面積相對較小,自然資源缺乏,即使如此,瑞士依然以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和經濟實力問鼎世界最具創新力國度排行榜的第一位。2014年,瑞士遞交了43000份專利申請,創新力對瑞士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瑞士創新是在它所擅長的領域內深耕細作,不斷革新。
在瑞士,有著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創新案例。
1938年,瑞士雀巢公司研制的速溶咖啡問世,使人們可以更輕松地喝上美味的咖啡。由此可見,瑞士的創新源自對產品的關注,源自為社會、顧客創造更大價值的動力。
1941年,一位瑞士工程師在狩獵時發現粘在衣服上的植物**粘得很牢,就是這樣一點小發現,讓喬治?德?梅斯特拉爾制造出了velcro(維可牢尼龍搭扣/魔術貼),推出了“無需拉鎖的拉鏈”。
1884年,維氏的始創人Mr. Karl Elsener在瑞士Schwyz Ibach開辦了刀具工場,1891年,第一把維氏**誕生。今天的維氏,已經成為瑞士**的代名詞,憑借其經久耐用、不斷追求創新和完善等特征,成為一個享譽全球的知名品牌。
隱藏在“瑞士制造”神話背后的,是瑞士永不枯竭的創新精神。
關于瑞士創新,我們可以學習什么?
在“瑞士創新啟示錄”的課程學習中,我們參觀了一批追求創新的企業,也與瑞士當地華人、優秀經理人進行了充分交流。我發現,他們有著相同的默契,共同的理念,以及對創新的注重。
今天,國際資本瘋狂涌入中國,中國企業開始變得浮躁,追求融資、上市,民企紛紛走出國門,海外上市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企業關注的目標在無限的資金來源、提高公司市值、增加產品利潤、擴大營業收入等方面。
而我認為像瑞士企業這樣在平穩中求發展、求創新的工匠精神,更值得我們倡導和學習。我們應該冷靜下來,關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顧客角度出發,關注產品本身價值。而這一切,都要靠不斷創新來完成。
我將瑞士創新總結為五個核心要素:
一是產品質量精益求精;
二是全員工匠精神;
三是關注顧客體驗;
四是注重企業使命感;
五是愿意成為“隱形冠軍”。
瑞士的創新,正是建立在這五個核心要素之上。所謂的創新,不是天馬行空的想法,也不是一拍腦袋就萌發的創意;創新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是持之以恒的追求和腳踏實地的堅守。
一、基于產品質量精益求精的創新
瑞士蓮史賓利公司在1845年發明了入口即化的巧克力,這家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公司,始終是全球市場上公認的優質巧克力制造商之一。從可可豆到巧克力,瑞士蓮史賓利從可可種植區開始,嚴格關注質量控制,并延伸到運輸、加工、生產多個環節。
在瑞士蓮集團的巧克力作坊,我們看到了這家企業對產品質量控制的細節。提供優質的產品,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表現。在質量控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為解決問題誕生出更多的創新理念。創新的出發點,一定是以提高產品質量、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在不斷改進產品本身價值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夠去不斷創新。
二、基于全員工匠精神的創新
在參訪瑞士企業的過程中,中國的企業家學員們不約而同地有這樣一個疑惑:瑞士企業怎樣做到始終保持團隊的創新意識?瑞士企業家的回答驚人相似——尊重員工并淡化管理上的層級關系,就能讓團隊富有創新精神。
在中國,很多企業也同樣做到了對員工的尊重、對管理層級的淡化,但是我們卻無法保持始終如一的創造力。創新一定是由員工自發作出的,在瑞士,大部分員工都具備著天生的工匠精神,而瑞士創新得益于全員的工匠精神。
舉個例子,瑞士的鐘表業能夠長盛不衰,是因為它始終堅守著最初使命,保持制造的高精準度。在制表過程中,工匠們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表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制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只有以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為基礎,創造力才能持續。
三、基于關注顧客體驗的創新
迅達集團于1874年在瑞士創立,是世界第一大自動扶梯生產商,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電梯供應商,年營業收入近100億瑞郎,每天有近10億人次搭乘迅達電梯。過去,我一直認為迅達是一家典型的工業企業,認為公司的主業是設計、生產、銷售、安裝和維護電梯。
而在與工程師們的交談中,我發現,他們并不談電梯本身的技術或產品優化,而在講述他們怎樣通過動態管理,提高運送顧客的效率,幫助顧客更快速地到達目的地,此外,他們更花費巨資研發訊達電梯乘坐的myPORT APP。讓顧客以更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正是顧客乘坐電梯的終極目標。迅達的工程師更關注的是滿足顧客體驗,為顧客創造更大價值的創新。
互聯網思維下的產品研究,一定要建立在顧客需求及體驗的基礎上,通過順應顧客需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創新,從而讓企業產品價值最大化。在探訪結束時,迅達的工程師向我們介紹,目前迅達正在研發未來城市的都市化發展方向,研究未來的人居方式,如何更好地運用空間,保留綠化面積,讓人類有更好的居住環境。
四、基于企業使命感的創新
瑞士保羅謝勒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也稱保羅謝爾研究所,簡稱PSI),在1970年代就耗資8000萬瑞郎研發制造了全球首個質子掃描儀,目前價值5億美元。PSI質子掃描通過產生500伏電壓推動高速質子,到達月球的速度僅需1秒。這樣的尖端技術運用至應用領域,可以形成物理治療腦癌的質子治療儀Gantry3,幫助各類癌癥患者更簡單、低風險地進行治療。
同行的學員中有人詢問研發了質子掃描儀的博士,有沒有想過將這款產品賣掉?博士很不解地說:“我們的創新研究并不是為了賺錢,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為人類解決更多的難題。為團隊塑造更具價值的使命感,往往更能夠激發大家對創新的熱情。正因為無法立即實現,才會在通往實現使命的道路上,出現更多創新。”
五、基于甘心成為“隱形冠軍”的創新
瑞士維氏刀具是瑞士企業中“隱形冠軍”的典型代表,這家發展歷史長達120年之久的全球知名企業,并不在世界百強的名單中,而讓品牌享譽全球的是維氏刀具的鋒利、結實、耐用、精益求精,維氏刀具創造了人類刀具史上的奇跡。
為使每一把維氏刀具都能讓人受用一生,一把普通的刀具制作工序在200道以上,而其中一款“瑞士冠軍”型號的刀具,其工序超過450道。維氏刀具的使用壽命長達50年之久,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發生產品質量問題,可以寄回到維氏公司,他們會將產品維修如新后寄回給顧客。
即使是面對大量的庫存,企業非但不感到煩惱,反而很開心。維氏的理念是“庫存越多,未來能消費他們產品的人將會越多”,而這種愿意成為“隱形冠軍”、專注得近乎偏執的精神,使得維氏刀具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如何將創新為我所用?
每一家企業都有不同的內外部環境、不同的顧客群體和不同的產品特征,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能為我所用。
此次游學,首先驗證了我們作為一家專業服務機構在經營管理理念上的正確性。通過觀察這些有代表性的瑞士企業,我更加堅信,我們對待內外部顧客的觀念和做法,對員工的尊重,站在顧客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意識,倡導簡單的人際關系和快樂的工作氛圍,對盡心、專業的追求,對創新的渴望和需求……都是非常正確的。
其次是啟示,瑞士企業的創新經驗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樹立創新意識。企業只有建立創新機制,在團隊內部營造正確的創新文化,形成企業健康創新生態圈,關注顧客感受,關注顧客核心價值,真正做到有序生產,創造讓顧客有驚喜的產品,最終才能得到顧客的認可和尊重。
最后是期待,期待更多的中國企業理解這樣的創新方式,不斷涌現“隱形冠軍”,不斷涌現百年老店。
文章熱詞: ·創新管理 ·創業創新作者:不詳;上傳用戶:minghao;上傳時間:2016-6-4;來源: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余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