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與法則:中國式創業的界限與群像
作者:朱翊
在創業領域里,遵守規則是一種取舍態度。
如果喬布斯1997年回歸蘋果后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砍斷蘋果其他產品線,那么今天見到的iPhone可能是另一種樣子;如果扎克伯格在學校里想到的社交方式是傳統形式的平臺規則,那么今天世界上或許不會有Facebook……在大多創業者身上,打破既有規則獲得新的出路是一種挑戰,但也同時是一種巨大的機會。
這種“打破”精神在由騰訊眾創空間與浙江衛視一起推出的《我是創始人》節目中有諸多體現。
在這檔節目中,以董明珠、王小川、張良、王凱等老一批創業者為代表的創業家化身“前浪隊”,對陣以拉勾網許單單、小黑裙王思明、朋友印象魏志成、《女王日課》黃歡等年輕一代創業者組成的“后浪隊”并與之PK。在已經播出的數集內容節目中,打破規則成了“后浪隊”最為顯著的標簽,雖然他們的每一次打破都并非成功,但一定程度上,他們身上的“打破”方式,則相應地展現了當前中國創業領域的眾生相。
創業規則:底線的打破方式
在創業領域,將規則奉若神明的創業者很大程度上能獲得安寧的成長環境,但相應地,這種選擇也不可避免地迎來終身默默無聞的結局;而打破規則的創業者,則可能在迎來動蕩環境的同時,也終將收獲聲明顯赫的業績。在對這個問題的選擇問題上,不同的創業者的選擇方式不同,喬布斯式、扎克伯格式的人物選擇了打破,而斯卡利和微軟式的人(公司)則選擇了遵守。
在《我是創始人》中,“前浪隊”雖然也有打破傳統思維的舉動,但“后浪隊”在“打破”的執行力度方面更具行動和執行力。
在第一期海底撈服務的PK賽中,“前浪隊”的有條不紊秩序和“后浪隊”的經驗缺乏導致的混亂現象形成了鮮明對比,不過在面對顯赫劣勢環境下,“后浪隊”并未繼續慌亂而是啟用了另類策略——有著音樂背景的盧庚戌在餐廳為客人彈奏吉他演唱歌曲。這個臨時發起的舉動改善了“后浪隊”的人氣局面,在消費者興高采烈的互動中,“后浪隊”依靠突破既往服務規則的方式贏得了鮮有的消費者好感局面。
而在第二集的售賣零食任務中,“后浪隊”在劣勢滿滿的情況下臨時啟用“套圈”活動的策略,不僅使得他們轉敗為勝更使得他們收獲了王小川的滿滿贊譽。如果在這期任務中他們墨守成規地用銷售方法去PK董明珠的營銷策略,他們就不可能會有最終的成功。如果說第一期的任務是被迫選擇,那么第二期的任務對于“后浪隊”成員而言則更意味著主動選擇,因為這種選擇是他們自發需求的取舍態度而推動。
第三期的根雕技術PK任務是最能彰顯新一代創業者思維的任務——在最后的人氣PK中,“后浪隊”成員在分析自身外援人員方面并不占據優勢的情況下,選取了尋找直播平臺負責人拉人氣的策略。在實際的創業活動中,直接尋找最為有效的資源是提升效率的最佳方式,對于年輕的創業團隊而言,能突破傳統規則約束(“前浪隊”成員老老實實做直播吸引用戶)是他們求生存的不二選擇,這個要素在本期的“后浪隊”成員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
第四期售賣《紅樓夢》電子書的爭議最大,因為這一期中,“后浪隊”成員利用建微信群是否踩到了紅線的焦點話題成了兩方爭執的關鍵。如果拋開節目本身來說,在實際創業過程中如果在面對絕境時能打破既有規則,這也不失為一種新的創造。對于這種理念,“前浪隊”的張良在肯定這種理念的同時也給出了“但是紅線一定不能踩”的建議,即在遵守紅線規則的約束前提下打破規則,是正常的創業過程中的合適做法。
這種對規則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在第五期的直播任務上得到了良好體驗——“后浪隊”成員在分析自身策略時先意識到了自身不足,之后通過隊長與“前浪隊”成員協商不刷用戶數據的方式狙擊了對方的勝算可能性;之后,后浪隊充分利用年輕群體的互動方式與網友互動。在整個任務執行過程中,“后浪隊”的一切表現均基于創新但又遵守規則,以至于董明珠在評價其表現方面都不得不承認“前浪隊”策略預估失誤。
從這為數不多的數期節目來看,“后浪隊”的表現可謂節節提升,從最開始在海底撈服務時的凌亂不堪局面到直播任務的有條不紊,整個“后浪隊”的成員充分調動和運用了其年輕、創新、不走尋常路的思維方式。正是這種在創業過程中敢于用打破既有規則的方式對陣整個創業環境,“后浪隊”才有了多次翻身的機會,如果在面對董明珠、張良、王小川等一眾傳統大佬時,“后浪隊”使用常規方式的PK方式無疑會敗得更慘。
規則是約束,但規則也是機會的切入口。
生存式法則:逆襲的群像
在《我是創始人》的創業真人秀節目中,“后浪隊”敢于突破創新打破規則的思維,是這檔節目的最大看點之一,但除此之外,“后浪隊”的另一個特點還在于深刻體現了創業群體在逆襲和成長之路上的堅韌與執著。從當前的角度來看,“后浪隊”中的“隱忍隊長魏志成”在節目中的堅守、逆襲和無憾退場的過程,也正寓意著現實創業環境中大多數人從卑微到矚目的成長過程。
魏志成在前兩期節目中堪稱空氣一般的存在,無論是團隊的商討還是爭論,都似乎與這個沉默寡言的大男生沒有關系。前后面的任務執行過程中,他也似乎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即便期間被“前浪隊”慧眼識中,但其頭上光環亦被嚴炎搶了去。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尤為重要的被忽視現象體現在其擔任隊長的第三期任務——在李海川搶了自己的隊長角色后,其仍然選擇了隱忍的方式堅守在團隊身邊,直到最后其通過主動向“后浪隊”推銷自己并獲得認可方式后,其角色才得以在整個節目中有清晰和完整的體現。
縱觀魏志成數期節目的表現,其相較于王思明的活潑和黃歡的快人快語,其在性格上的不善言談使得其在早期節目中一直處于被“壓制”的狀態。但難能可貴的是這個有著冷靜思維的創業者,卻一直沒有放棄逆襲的機會,這種現象回歸到現實生活中便不難發現,魏志成的形象代表著大多普通創業者的現實狀態。在創業的過程中,通過堅持、等待和發掘自身的閃光點,這是大多現實中創業者所
在數期節目過程中,魏志成雖然也屢犯錯誤,但其并未因為自身的表現不好而放棄機會,尤其是在擔任隊長期間出現的職務失職狀況,其對董明珠的嚴厲批評并未像黃歡那樣拒不認錯。對于年輕創業者而言,性格和時代環境的因素會非常容易給人帶上棱角的光環,但是魏志成在這個過程中對于自己被忽視的情況并未予以計較,對于自己過失的對方并不給予否認,這種堅韌性格一定程度上正形成了他創業過程中的閃光點。
魏志成的性格和其他很多85后、90后等年輕一代截然不同,他通過堅持和尋找機會突破,最終獲得前浪隊認可。
這正是當前“萬眾創業”大潮中大多數創業者的真實寫照,在沒有特別優勢的環境和資源的情況下,堅持并尋找突破的機會,這種創業理念是一種新生機會。
中國式創業的商業思維:統籌與整合
創業是一場馬拉松,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
“前浪隊”成員作為從不同傳統行業走出來的代表,對這句話有著深刻的體現和感受。在《我是創始人》中,張良、王小川和董明珠在多種場合表達了這種認同,及至在給嚴炎和魏志成的勉勵中,這些老一輩的創業家也將這樣的期望寄予了這樣的年輕人。創業不是一場游戲,而是一場長期的馬拉松,這意味著現實中的創業者只有堅持自己的項目和理想,并在發展的道路上以正確的策略和方法推進成長,才又可能達成成功。
堅持是成功的不可或缺要素。
除此之外,整合更是《我是創始人》欄目里透露出的重要思想。在節目中,無論是第一期的海底撈服務還是最近一期的直播招募人氣,團隊成員的配合程度都決定了團隊的最終勝負成績。在“前浪隊”身上,各位企業家有序和良好的分工模式保障了任務的完美進行,而“后浪隊”成員之間或因為缺乏經驗和卓越領導人的帶領,而一度出現散漫和盲目的狀態。對于這種情況,“前浪隊”的企業家也表示,充分利用身邊的優勢資源是“后浪隊”的最大優勢。
好在“后浪隊”吸取經驗教訓后有效地提升了這方面的效率,在直播等多個環節方面,整合外界資源為己所用,這形成了“后浪隊”的后發優勢。正是這樣的整合與統籌方法,才有效保障了“后浪隊”在不同環節中的的優勢得以進一步顯現,尤其是在毛婧翔擔任隊長的時候,其分別分析我方優勢與劣勢,并通過前往前浪隊談判雙方不通過人為方式刷量行為的“策略”,有效保障了“后浪隊”在劣勢方面的規避價值。在商業中,充分協調不同環節和流程的資源并為我用,這正是創業者首要顧及的地方。
總的來說,作為騰訊眾創空間與浙江衛視一起打造的真人秀節目,《我是創始人》選擇從現實角度出發,通過記錄與展現不同領域、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創業者在商業思維、性格邏輯和經營管理方面的才干,向整個社會和創業圈注入新的記錄,使得更多創業者能理性前進、有序思考,這正是這檔節目帶來的最大價值和意義所在。
(完)
作者:朱翊;上傳用戶:minghao;上傳時間:2016-12-19;來源:價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