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會員
熱門點擊:參觀考察 中層干部 研發管理 采購管理 海關事務 秘書文秘 人力資源管理 銷售營銷 績效管理 倉儲管理
您現在的位置: 森濤培訓網 >> 管理文庫 >>

德意志工匠精神是如何鍛造的


作者:楊佩昌

  德國工業4.0的提出,是因為有德國強大的制造業作為后盾。德國制造之所以強大,背后是深厚的德意志工匠精神。那么,德意志工匠精神是如何打造的呢?


  這就是獨具一格的德國職業教育。戰后德國經濟快速增長,首先得益于馬歇爾計劃的輸血,其次是社會市場經濟鑄就了一個穩定的框架基礎,更重要的是德國職業教育體制的建立,為企業發展、經濟騰飛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可以說職業教育是支撐德國制造的"秘密武器"。如今,德國經濟在風雨飄搖的歐元區內成為中流砥柱,也有職業教育助推制造業的一份貢獻和功勞。


  德國職業教育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它不僅包含數量龐大的職業學校、各式各樣的培訓機構,還包括二百多所應用技術大學。后者不僅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且還可以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文憑,其畢業生廣受企業歡迎,就業率一直高于普通綜合大學。由于這類大學的辦學模式深受企業界好評,因此中國也計劃將部分高校和職業技術大學轉型為德國式的應用技術大學,這無疑是正確的方向。目前,中國第一所德國式的應用技術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已經成立,它標志著中德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正式啟動。


  除了應用技術大學,德國還有另外一種更為貼近企業的學校類型,這就是雙元制大學。雙元制大學的辦學模式是,學生在大學學習理論三個月,然后進入企業實習,緊接著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帶回大學,到課堂上探討。經過進一步的學習,又回到企業,將提升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之中。如此每三個月交替,循環往復,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得到有針對性的提高,大學畢業后與企業幾乎能做到無縫對接,不需要適應和過渡期。雙元制大學創造了這樣一個神話記錄:畢業的學生沒有失業現象,除非學生自己不愿意就業,而是自己找到了合適的創業項目。


  學生要想進入雙元制大學學習,首先必須找到一個企業,并與該企業簽訂合同,由企業提供學費。之后由企業與學校簽訂正式的培訓合同,明確雙方的權責關系,有點類似中國的委托培養。但與中國委托培養不同的是,德國企業并非把學生輸送到學校就完事,而是雙方按照各自的義務和不同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具有熟練經驗和一定理論素養的高級技術人才。目前,筆者正致力于將德國雙元制大學引進中國,并與廣州部分技工學校、職業學院和培訓機構合作,打造出具有德國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其模式是,中國學生在國內學習兩年,重點是德語和基礎課程。之后把中國學生送到德國,進行一至二年的德國職業教育,畢業后獲得德國職業教育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中國學生在國內學校期間,同時獲得中國院校和德國雙元制大學的學籍,德方還會派出部分師資到中國教授核心專業課程。


  德國職業教育的成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如人性化教育制度、對培訓企業的激勵機制、政府和企業的合作和監督關系、甚至還關系到學生、政府、企業的誠信和責任感。但關鍵因素是,德國職業教育緊緊圍繞著兩大目標來實施,即培訓生的前途和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也就是回歸到以“人和企業”為中心的本質上來。


  首先來看培訓生的前途問題。德國學生參加職業教育培訓后,已經熟練掌握了某一領域的專業技能,這樣的人才找工作不僅不困難,而且廣受企業歡迎。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磨練、再培訓和再進修,慢慢成為具有特殊技能的高級技工。高級技工在企業是個寶,工資收入往往不低于企業中層管理人員,而且在社會上受到廣泛的尊敬。如果某個小鎮上有一名高級技工,鄉親們會自豪地炫耀:我和高級技工是鄰居。


  與中國的觀念相反,德國學生選擇職業教育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國內的職業教育一般會被看作是高考落榜生的無奈選擇,在這個固有的思維影響下,社會對其價值認可程度普遍較低,其實這是一個妨礙職業教育發展的死結。德國小學生畢業后,按照畢業生的成績,老師將他們推薦到以下三類中學:文理中學(Gymnasium)、實科中學(Realschule)和完全中學(Hauptschule)。這就是德國著名的“分流教育”。原則上,文理中心畢業后,可以直接申請綜合大學,包括理工大學;實科中學12年學習畢業后有資格上應用技術大學(10年結業后只能上職業學院,即Berufsfachschule);完全中學畢業后進入職業學校,接受德國的職業教育。但三者的畢業生流向并不是絕對的,也有部分文理中學和實科中學的畢業生選擇職業教育。在對一所職業學校的調查后發現,至少有30%的培訓生來自實科中學及文理中學。他們首先選擇職業教育,獲得職業文憑、學會某種職業后再上大學,所以徳國的職業教育的培訓生并不等于“高考落榜生”。 關于這個問題,國內部分專家對此有一定的誤解,他們往往認為,德國選擇職業教育的培訓生都是德國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完全中學的畢業生。


  因此,不管是德國教授、博士還是工程師,他們中為數不少曾接受過職業教育培訓。雖然無法從宏觀上進行統計,但在我認識的德國朋友中,至少30%的人有職業教育文憑。我一位朋友是慕尼黑工大園藝系畢業的女博士,九十年代初,她從文理中學畢業獲得高中畢業證書(Abitur)。由于成績優良,有資格申請到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學習位置,可她熱衷園藝,于是首先選擇二年的職業教育,然后再上大學,一直到獲得博士學位。


  之所以說德國職業教育體系是有機聯系的,是因為它們之間相互打通,而不是各自封閉、完全隔絕。換言之,德國大學的大門是向各種學校的畢業生打開的,并非一次選擇定終身。中國一些專家有這樣的擔憂,認為對只有10歲的學生就定向分流有些不公平,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心理和生理并未得到充分發展和成熟,很快就把他們中的 60%左右拒之于大學校門之外,這對人才的全面培養和發展不利。其實這種擔憂是多余的,通過“職業教育”,德國不僅造就了大批的精工人才,而且也為任何一個好學青年打開了大學之門。如果選擇的是完全中學,之后進入了職業學校,今后還是有讀大學的可能性。他們可以通過“職業教育”這座橋梁走進大學。


  那么,職業教育學校的畢業生如何才能取得大學入學資格呢?舉個例子,我一位朋友是景觀設計工程師,畢業于有德國園藝“黃埔軍校”之稱的弗賴辛應用技術大學景觀設計系( Fachhochschule Freising-Weihenstephan)。他原本是德國完全中學畢業生,按理說不能直接讀大學。五年制完全中學畢業后,為了能實現自己上大學的夢想,他首先進行了二年半的職業教育,緊接著通過一年時間在慕尼黑一家國立“經濟學校”(Wirtschaftsschule)補習,之后又花一年時間在離慕尼黑七十公里左右的朗茲胡特市的“職業高等中學”(Fachoberschule),獲得了專業高中文憑( Fachabitur),憑此進入德國應用技術大學(FH),他上大學看上去比文理中學畢業生多花了幾年的時間,其實是很劃算的,因為他在這期間獲得了職業教育證書。


  對于一個德國大學畢業生,如果他同時擁有上大學前獲得的職業教育畢業證書和大學畢業證書,那么他的競爭力及各種優勢,很明顯會比高中畢業后直接上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強得多,能更容易找到與自己專業匹配、收入更高且更加穩定的工作,因為他們提前積累了相關行業工作經驗,因而能夠在畢業后順利簽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而沒有經過職業教育的德國綜合性大學畢業生,在正式就業以前通常還要完成一些職業培訓、專業進修。在薪酬方面,據統計,有職業教育畢業證書的大學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年薪平均為3.51萬歐元,而沒有職業教育畢業證書的大學畢業生為3.02萬歐元。后者在最初幾年的劣勢主要是由于大學畢業后須再參加職業培訓,因此所得酬勞非常有限。


  除了應用技術大學(FH),如果想進入綜合大學(Uni)學習,怎么辦?很簡單,拿著專業高中文憑,再上一年的“職業高等學校”(Berufsoberschule)畢業文憑,就可以去申請綜合大學了。在德國的大學課堂上,經常可以看到大齡學生(30歲左右),這多半是他們接受過幾年職業教育的原因。


  其次來談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問題。毫無疑問,企業競爭力來自具有真材實料的員工,也就是如何保證職業教育畢業生的質量問題。這其實是政府、企業和培訓生一起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德國政府的監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德國的職業教育是雙軌制的,也就是培訓生主要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來學習技能和技術,同時結合在職業學校學習與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及基礎文化課。一般是每周四天在企業工作學習,一天去職校上課,也有半年內抽出二至三周去職校住宿學習的。


  那么培訓生在職業教育能學到哪些技能呢?政府是如何來監督其教育質量的呢?有人認為,培訓生在這二至三年學到的只是專業知識及技能,其實不然。政府的目的是把培訓生打造成德意志工匠,那么光憑知識和技能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還是以那位園藝學女博士為例,她詳細介紹了在職業教育所學到的一切:一旦她和政府及培訓企業簽訂了職業教育合同,那么馬上會收到了政府制定的整個教育期間必須要學習和掌握的詳細內容,密密麻麻足足有十六頁,并且按年來分類,必須學會哪些內容,順序邏輯分明,毫不含糊。這足見德國人的嚴謹。


  一些國內專家曾對德國培訓企業傳技的主動性有過質疑,認為企業有可能會把廉價的培訓生只作為勞動力,不以傳技為主,這個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女博士給我看了她在培訓期間政府提供的“培訓證明”:一大本她在整個培訓期間所完成培訓筆記,必須詳細記錄每周的工作內容,以此為主題寫一篇所學到的培訓心得,然后由培訓企業主修改,最后落稿于政府統一發放的“培訓證明”的本子上,企業主必須再次審閱后簽名生效。每周一篇,上職業學校或休假也不例外。


  在她的“培訓證明”的本子上還看到了她填寫的、在培訓期間所看過的專業文獻及所熟悉的相關企業協會及部門,這也是政府所要求的。此培訓證明本子在培訓生進行畢業考試前,必須交給政府審閱,審閱合格后才允許進行職業教育的畢業考試。另外政府憑此來促進培訓企業對培訓生進行授教的義務,有效的起到了監督的作用。而且培訓生的學習心得的質量如何,也讓政府容易對培訓企業的經營能力和技能質量進行判斷,從而來監督其作為培訓企業的培訓資質。


  她每半年必須有2至3周住在職業學校,接受專業理論課及基礎文化課教育,包括數學、德語、美學、時事等,基礎文化課的教育,其實也是在為完全中學的學生今后能進入大學鋪道。在職業學校也并非進行一味的理論教育,學校也有園藝場,也會對學生進行和實踐相結合的技能深化。


  此外她還必須掌握所有的園藝機械的操作和護理方法,所以還得一年一次去參加政府指定的機械操作培訓班,并以獲得考核合格證書為止。因為不是所有培訓企業有完全的條件讓培訓生獲得全面的技能,所以政府會讓她們參加“跨企業之間的培訓”(überbetriebliche Ausbildung),她必須每年一周到離慕尼黑二百公里左右的實習企業進行過跨企業培訓。


  德國政府為了把每個培訓生打造成真正的工匠,還特別要求培訓生具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和嚴謹細致的工作方法,對每一項工作必須事前作周密的前后安排,并設計出最有效最省時最符合邏輯的流程,從完成一項工作所需的工具、材料,一直到工作的整個流程,培訓生必須有明確的構思和操作策略,所以德國工匠幾乎不會發生在工作過程中忘帶了一個工具、必須重新返回企業去取工具的現象,這一切就歸功于他們所接受的嚴謹而又有邏輯的職業教育。 還有一個問題:企業為何對培訓感興趣?其好處很多,比如:對于擁有培訓資歷的企業,政府不僅提供一些稅務的優惠和補貼,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家由認證機構,如工商會、行業協會通過審核后獲得的培訓資歷,也能鞏固自己的企業價值和企業形象,從而來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和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來看,培養出優秀的培訓生,對企業起到了激勵作用。另外,不少培訓生畢業后,直接被培訓企業雇用作技工,這會給雙方帶來不少的利益,因為雙方不僅都已經熟悉、也建立起了信任感,更可貴的是培訓生已經幾乎掌握了企業的生產、服務流程及客戶結構,這些會給企業節省大量的時間和服務成本,如果企業雇用一個新的技工,至少必須花半年時間來讓他熟悉企業的各個環節。對于拿到證書的培訓生來說,留在本企業工作的同時,也可繼續深造考取工長證書,這樣他也擁有了為下個培訓生進行培訓的資格。


  對參加培訓的學生而言,好處更多。獲得培訓畢業證書的學生不再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工人(Arbeitskraft ohne Ausbildung),而是成為了一個有專業特長的技工(Ein Facharbeiter),帶著畢業證書及職業學校和培訓企業出具的評定證書,憑此可以去勞工市場找對口的專業工作,從而進入托起德國制造的“藍領”群體,由于德國是個誠信社會,不會出現作假或通過不正常手段獲得證書的問題。因此,對政府出具的職業教育畢業證書及培訓企業的評定書,德國企業是不會質疑的。


  德國職業教育結構是三位一體的,即培訓生、企業共同努力和政府監督的結果,經過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僅有理論功底,而且還有熟練的技能和豐富的經驗,其畢業證書的含金量也就不言而喻。如此,德國技工人才經過多方合力鍛造,成就了蜚聲中外的德意志工匠精神。


文章熱詞: ·工匠精神

作者:楊佩昌;上傳用戶:minghao;上傳時間:2016-12-25;來源:價值中國


免責聲明: 本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所登載此文是由開放網絡用戶自由發布分享,本站不參與審核、編輯或修改,僅為提供給感興趣讀者學習研究使用,不代表本站同意該文章的立場觀點,且本站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核實后會給予處理,詳見本站的法律聲明。
關于我們 | 法律聲明 | 服務條款 |熱門課程列表 | 培訓計劃 | 網站地圖 | 文字站點 | 加入收藏 | 用戶中心 | 培訓需求提交
固話:020-34071250、34071978 值班手機:13378458028(可加微信) 傳真:020-3407197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東站路1號;常年法律顧問:北京市雙全律師事務所 鄧江華主任律師
粵ICP備13018032號 Copyright (c)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森濤培訓網 三策咨詢.企業培訓服務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第一页,久久精品视频网,精品熟女碰碰人人A久久,久久综合精品视频网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v一二三区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yw | 亚洲一级性爱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