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對話劉成城:創業初心就是想干點事
12月6日, 由36氪和氪空間聯合舉辦的WISE獨角獸大會在北京舉行。作為80后開始創業的老司機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和80后出生的創業新生代-36氪創始人兼CEO劉成城,在上午的議程中有一段精彩對話。
作為新一代的創業代表,劉成城表示,他創業的初心就是想“干點事”。柳傳志深有同感,他創業的原因也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如果只是為了錢而創業,有了錢也不知道怎么花,“那和通過賣宅基地獲利并無二樣”。所以,創業家能否變成企業家,就看是否有更高的追求。
創業要抓住機會,還要有生存能力
劉成城談到一個現象,因為很多年輕的創業者沒經歷過周期,所以前兩年真得覺得互聯網無所不能,什么東西都得“+互聯網”;但現在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才開始有些質疑。
在柳傳志看來,這個不足為奇。在2000年前后的時候,已經有過一輪互聯網高潮了。那輪高潮到今天,已經有一些很成功的互聯網公司發展起來,比如BAT;但在那次高潮中也有很多做得很不錯的知名公司,衰敗下去了。
他表示,國家政策的變化,或者某一門行業技術的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新,都會給其他行業或者本行業的企業帶來機會。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機會到來了,站在風口上豬也能上天,這是機會。但是抓住這個機會以后能不能待得住,這本身是能力的問題,不僅是機會的問題了。所以創業公司還要具備抗擊打、不斷向前的能力,同時又要有根據形勢怎么調整自己的戰略,怎么凝聚隊伍等,這些東西是創業者必須要認真學習的,這些東西是躲不過去的話,否則機會一過就會掉下來。
創業家和企業家不是一回事
柳傳志坦言,到現在這個年齡段,他已經獲得了兩個自由:財務自由和時間自由。不過,在當初戰斗的時候,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把中國人自己的電腦做到中國第一,甚至世界的前列。
他承認,今天很多創始人退出之后,可能會獲得一大筆錢。但如果不知道怎么去花這個錢,就和在京郊占塊宅基地等拆遷沒啥區別。
所以說,創業者能不能變為企業家,就要看還有沒有更高的追求。企業家和創業者的不同就是在于此,企業家要不停地有追求,還要能經得住擊打;即使能經受住擊打、能有追求的人,失敗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柳傳志表示,更重要的一條是要有學習能力,比如有智商、有情商,知道遇到什么事情該怎么調整自己、怎么制訂戰略、怎么帶好隊伍,“所以光有那個還是不夠的”。
中國技術創新不夠因時間未到
在對話的最后,劉成城問道,今年很多人說中國的創業環境不好,是因為中國很多創業公司都是模式創新;雖然有很多技術創新的公司,但這些技術創新的公司離商業還比較遠。這個爭論在聯想的歷史上也是有的,現在該怎么看?
柳傳志回應說,中國之所以技術創新不夠,主要是時間沒到。中關村最開始的時候,被人說成是騙子一條街、倒爺一條街。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資本認識到了重要性,比如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大量的錢進來了;只有這樣配套的外部環境,才有可能成功。但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過去中國連模式創新都沒有”。
“我相信隨著時間的積累,如果中國的體制是走市場經濟的道路,讓民營企業充分發揮作用,我相信中國的技術創新是會走到前列的,所以只不過是時間沒到而已。”柳傳志最后說道。
文章熱詞: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