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談未來五年互聯網的風口和趨勢
12月11日消息,在2016(第十五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360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出席并發言,根據媒體分享的現場發言速記,周鴻祎提到,未來五年的機會在物聯網。至于現在很熱的人工智能,他認為,“沒有大數據人工智能就是空中樓閣。”
周鴻祎在演講中表示,“聽完董小姐慷慨激昂的演講,我恨不得掏出手機摔在地上。他們給了我一個命題:雖然你不是偉大革命級領袖,和偉大企業家相比,我在行業被劃成我二逼企業家,在行業里喜歡不斷的探索一些模式,希望你們給我們很多傳統的企業和制造業打打氣。”
據悉,在企業領袖年會上,格力董事長董明珠也進行了發言,她表示,格力電器今天再次宣布要做好手機,因為自己認為要做,就要做最好的。“有人討論,我們家里手機堆滿了,一年就換,我說我不需要,消費者用手機并不是一年換一個,如果有技術支撐,在功能性上給予支持,能用三年為什么不好?你不是把消費者當傻瓜嗎?”
對于現在互聯網都在談的風口,周鴻祎認為,“大家說得都對,但都不夠全面,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大家預測互聯網方向的時候都看到自己擅長的一方面。但是我認為這里面有一個邏輯,就是人工智能盡管很熱,但是大家想一想,今天人工智能其實根本的算法上并沒有根本的突破,它所謂的突破實際上是有了大數據。”(周小白)
以下為周鴻祎現場演講速記:
聽完董小姐慷慨激昂的演講,我恨不得掏出手機摔在地上。他們給了我一個命題:雖然你不是偉大革命級領袖,和偉大企業家相比,我在行業被劃成我二逼企業家,在行業里喜歡不斷的探索一些模式,希望你們給我們很多傳統的企業和制造業打打氣。
所以我想分享一個觀點,就是互聯網在中國已經改變了整個中國的社會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未來五年互聯網的風口和趨勢到底在哪里?
同時當很多互聯網都在談風口和趨勢的時候,這個風口和趨勢跟我們傳統實業和制造業到底有什么關系?
前一段有幾個傳統企業家問我個問題,他說我們現在感覺很迷惑,感覺你們互聯網都是大忽悠。因為有的人說,現在從IT時代進到DT時代,什么叫DT?就是大數據,說互聯網就是大數據了。
前一段時間烏鎮的會上又有企業家說移動互聯網已經結束了,現在進入人工智能。所以一夜之間人工智能又成了現在的風口,基本上每一個豬身上都打人工智能的標記。
所以他們很迷惑,然后說,周鴻祎你天天鼓吹萬物互聯,IOT,鼓吹物聯網,到底你們誰說的對?
其實我想解釋一下,應該說大家說得都對,都不夠全面,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大家預測互聯網方向的時候都看到自己擅長的一方面。但是我認為這里面有一個邏輯,就是人工智能盡管很熱,但是大家想一想,今天人工智能其實根本的算法上并沒有根本的突破,它所謂的突破實際上是有了大數據。
換句話說,每個企業在想我怎么利用人工智能的技術幫助我轉型,幫助我提升我的客戶服務水平和能力的時候,我就問一個問題:沒有大數據,你的人工智能就是空中樓閣,今天并不能像科幻電影一樣,變形金剛或者終結者都無所不能,或者媒體討論機器會不會產生意識、主宰議論,現在就是討論火星上是不是人口過剩的問題有點早,所以人工智能的基礎是大數據。
談到大數據,問題又來了,我們很多企業被O2O、大數據、云計算等等這些熱詞忽悠得很激動,大家紛紛沖進了互聯網,大家轉型變成了轉行,很多傳統企業試圖學習馬云、騰訊的馬化騰,他們都想做互聯網,最后發現基因不對。
當這些互聯網的領袖們告訴你大數據很重要的時候,你要想一個問題,你的大數據從何而來?
今天你不可能做一個淘寶、不可能做一個支付寶,很多傳統實業的企業家根本沒有這個基因和機緣造一個微信,實際上騰訊和阿里之所以今天能夠很有底氣談論他們的大數據。
是因為他們在互聯網時代無論是通過微信來連接用戶還是通過電商連接用戶,他們為億萬用戶提供互聯網基礎服務,他們拿到了數據,這是大數據的基礎。
今天很多人談論大數據概念的時候,我的觀點是從大數據再往前邁進一步,你想想你如何獲得你這個行業或者產業的大數據,有了獲得大數據的能力才擁有大數據,擁有了大數據,今天人工智能的很多算法都是公開的,而且是開源的,你才有可能基于這些大數據通過深度學習,通過機器學習才可能把人工智能技術這個風口跟自己所在的產業連接一起。
我的觀點就是說,對很多傳統制造業來說,如何獲得大數據,我覺得在未來五年有一個巨大的機會,實際上就是IOT,或者我們國內叫物聯網。
我在很多場合講過,互聯網之所以比較牛,本質上不是因為這些人有多牛,而是因為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一個網絡把五億臺電腦連接起來,改變了我們工作和獲得信息的方式。
當一個網絡把中國15億部手機連在一起,這個網絡的效益和它的結點的數目不是呈線性關系正比,而是呈指數型關系,網絡越大,網絡的結點越多,這個網絡就越可能將這個世界連接。
今天我們很多人感慨,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互聯網已經被一些巨頭瓜分得差不多的時候,到底互聯網的下半場,我們這些制造業跟互聯網結合的機會在哪里?我個人認為的答案就是物聯網。過去談“互聯網+”的時候也許談“物聯網+”可能是更為實現的小目標。
因為未來的5-10年里,不僅僅是互聯網把我們每個人、每臺電腦、每部手機連一起,而是把我們想到的物理設施、想象到的設備都連在一起。這個連接的結點數目不是15億,將會是300億、將會是500億。
很多設備都會通過傳感器把很多的信息采集到云端,這才是真正的大數據時代,這個數據的規模會遠遠超過現在互聯網公司掌握數據的規模。
這個問題又來了,我們怎么實現這一點?所以過去我們談到IOT,談到物聯網,我們往往被引向個人消費領域,比如我們談到更多的是智能手表、是智能手環,但經過這兩年我們的不斷探索,我們發現物聯網真正最大的機會是很多制造業,很多工業企業可以把自己這種生產制造的產品,包括自己生產制造的設備,通過傳感器和互聯網連在一起。
我舉兩個例子,光是抽象的講這個概念,一個例子就是GE,原來提供航空發動機賣給很多航空公司,GE已經開始在探索,在發動機上實現物聯網的網絡。通過智能的傳感器把發動機很多實時的數據通過衛星傳回給GE的云端中心。
當世界上有幾百臺、幾千臺甚至更多的航空發動機同時運作的時候就得到了他所在行業的一個最巨大的數據,利用這些數據之間的比對,利用這些數據的深度挖掘,GE可以對很多發動機的運營狀況給出提前的預警,甚至提前的維修。
原來我老以為這僅僅是一個美國先進企業的例子,最近我清華五道口念書的時候,我們班上有兩個同學,他們是做非常傳統的對工廠里傳送機構進行檢修的公司。
我不太了解工業,但是我相信剛才宋總的水泥廠里,很多傳統機構非常重要,這些傳統機構是由齒輪箱、齒輪組在最傳統不過的設備組成。但是一旦傳動機構出現問題,整個工廠可能面臨著停產、停工,面臨著嚴重的損失。
過去大家的做法就是請一些老師傅按照自己的經驗去推斷、檢修。他們就用我講的這種物聯網的思路,他們做了一個智能的傳感器,把很多工廠的傳送帶機構全部裝上傳感器,實時可以把它的壓力、溫度、噪音,包括一些其它的參數、轉速全部傳到云端,把很多工廠真正的連上了網絡。
而且他們拿到這個產業里最大的數據,因為他知道,每一臺傳送帶,每一個傳送機構現在的工作狀態。在這個大數據的基礎之上,他們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來對這些數據做比對,因為不正常工作的傳送帶一定會有跟正常數據噪音不一樣的模式。
所以他們就可以提前給很多工廠提出預警,并且提供遠程的檢測的服務。如果工廠有這個需求,他們可以再進一步派人到現場進行鼓掌的排除。所以整個把非常非常傳統的行業利用這個很簡單的智能傳感器和云端大數據的技術,我覺得一下子讓它脫胎換骨。
所以我想太大的概念、供給側改革、新常態的詞我講不了,我就講這樣一個小目標,通過這個例子我就感覺到很多傳統制造業也許不一定需要一夜之間都鳥槍換炮,學德國的工業4.0,把自己的生產線變成機器人,包括3D打印現在也并沒有真正說實現大家夢想的柔性制造,個性化定制生產。
實際上我覺得對很多企業來說非常現實的就是如何你利用IOT,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先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把整個的生產線,把生產出來的物件通過物聯網技術連到云端。
如果做到這一點,你不需要做一個支付寶,也不需要做微信,你一樣能夠積攢你所在這個行業和產業的大數據。所以有了這個物聯網的技術,有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才成為第三部。
我們很多互聯網的高人在不斷談論這些熱門的概念的時候,可能對我們很多傳統做實業的人聽概念都覺得特別有道理,但是就是不知道自己從哪兒切入手。所以我跟大家分享這個觀點,下一個風口,我覺得物聯網的未來是整個工業互聯網,或者產業互聯網可能是另外一個真正巨大的藍海的市場。
可能會跟我們今天個人消費的互聯網會是完全不一樣的市場。這也是我們很多實業,特別是中國制造業一個巨大轉型的升級的機會。
文章熱詞: 互聯網時代專題; · 互聯網 ·趨勢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