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本課程綜合了歐美和日本企業成功的改善經驗,關注挖掘現場浪費,并運用多種效率改善工具使人員、機器、工具、物料有效運作,最終極大的提升運作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縮短交貨時間,增強產品質量,從而提升企業的利潤! ...
【時間地點】 | 2021年12月21-22日 蘇州 蘇州工業園區星桂街33號鳳凰國際大廈 |
|
【培訓講師】 | 專職講師 | |
【參加對象】 | 1、生產經理及生產主管、車間主任、生產工程師、班組長; 2、公司管理改善項目推進人員及質量設備等相關人員 | |
【參加費用】 | ¥3980元/人 | |
【會務組織】 | 森濤培訓網(www.gzlkec.com).廣州三策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 |
【咨詢電話】 | 020-34071250;020-34071978(提前報名可享受更多優惠) | |
【聯 系 人】 | 龐先生,鄧小姐;13378458028、18924110388(均可加微信) | |
【在線 QQ 】 | 568499978 | ![]() ![]() |
【溫馨提示】 | 本課程可引進到企業內部培訓,歡迎來電預約! |
課程背景
企業的目的是實現利潤的最大化,而利潤的提升在于現場的改善和效率的提升。目前企業的生產現場存在的效率低下和浪費現象十分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我們的生產干部缺乏系統專業的學習,本課程的特點是把生產管理的許多課程的專業工具集中在一起,對學員進行系統的訓練,幫助他們提升綜合管理能力。
車間管理干部承擔著現場管理和制造過程控制的重任,必須有效的管理現場的進度、質量、成本、人員等要素,還要協同其他部門共同處理現場的各種問題。然而,隨著訂單交貨期日益縮短,品種變化多端,不斷有新品種上線,給車間管理人帶來無窮的困惑。
本課程綜合了歐美和日本企業成功的改善經驗,關注挖掘現場浪費,并運用多種效率改善工具使人員、機器、工具、物料有效運作,最終極大的提升運作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縮短交貨時間,增強產品質量,從而提升企業的利潤!
課程收益
1、明確基層管理者在現場管理改善中的職責和作用;
2、提升問題意識,識別并消除現場常見的浪費;
3、掌握現場改善的常用工具與方法,搭建現場改善體系;
4、掌握生產平衡法,消除瓶頸,持續改善;
5、掌握現場作業改善的步驟及工具,提升現場效率,掌握精益生產改善框架與方法。
課程大綱
模塊一 生產現場的浪費
1. 什么是過量生產
2. 造成等待的10個原因
3. 搬運是怎樣造成的
4. 不當加工指的是什么
5. “零庫存”重點在哪里
6. 動作與效率的關系
7. 消滅不良品的兩個原則
模塊二 生產效率提升理論基礎
一、精益生產
1. 價值系統體系圖
2. 核心價值
3. 思想基礎
二、客戶價值VS企業價值
三、實現精益生產的5個原則
1. 價值:以客戶的觀點確定企業從設計到生產交付的全過程,實現客戶需求最大滿足。
2. 價值流:是某個具體產品或服務從原材料到達客戶手中所經歷的一切(包括增值和不增值)活動
3. 流動:產品或信息從一個增值活動向下一個增值活動,均衡地、不間斷地運動
4. 拉動:當客戶需要時,我們就能立即設計、計劃和制造出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
5. 盡善盡美:小步快跑,持續改進,不間斷地向我們的目標前進
四、標準化
1. 三大特征:可復制、可重復、可定時
2. 實現標準化的典型工具
1)5S
2)目視化
3)標準化作業
五、穩定化
1. 穩定化就是通過特定的方法構建穩固的(4M1E-人機料法環)系統,以達成QCDMS各項指標,使得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并更好地履行客戶承諾。
2. 實現穩定化的典型方法
1)均衡化:降低和控制產量的波動
2)TPM 全員生產力維護
3)價值流分析:對現有業務鏈進行全局分析,發現浪費,進行改善
模塊三 生產現場瓶頸管理
一、瓶頸的定義
1. 生產現場的瓶頸
1)單位時間內產出最低的工序
2)流動生產模式下,庫存積壓并導致下工序待料的工序
3)整個價值流VSM中,單工序加工時間C/T最長的工序
2. 瓶頸的制約作用
1)制約產品在全流程的產出
2)造成非瓶頸工序的資源浪費
3)瓶頸導致庫存堆積,瓶頸決定生產效率
二、瓶頸管理的5步法
1. 識別瓶頸(計劃和生產組織者識別、生產車間主管識別)
2. 挖掘瓶頸潛能(管理、時間、工藝)
3. 一切為瓶頸服務(管理與資源均為瓶頸傾斜)
4. 舒緩瓶頸
5. 重復1~4
三、現場突發瓶頸與改善
1. 計劃排產導致瓶頸
2. 異常突發導致瓶頸
3. 人手短缺導致瓶頸
模塊四 生產的生產線平衡技術杜絕等待
一、準時化
1. 定義:在顧客需要的時候,按顧客需要的量,生產顧客所需要的產品,在過程中杜絕浪費
2. 準時化要素:單件流、節拍時間、下游拉動
二、生產線平衡,分析的目標和目的
三、作業節拍
1. 分析圖例
2. 作業節拍分析圖制作流程
案例練習:如何提升組裝線產能
四、生產線平衡
1. 效率計算方法
2. 改善2大原則
3. 分析結果的解讀方法
4. 分析的使用方法
模塊五 動作分析提升日產量
一、定性、定量、區別、效率觀察
二、工作的細分與基本動作
三、動作要素分析
四、18種動作要素一覽表
五、動作要素分析及13個注意點:
六、動作分析
1. 用表
2. 注意事項
3. 實施步驟
4. 14個改善重點
模塊六 全員參與的改善活動
一、認識改善
1. 定義:改善活動(Kaizen Event)是一項短期(3~5天)而緊張的團隊活動,旨在集中火力專注于現場某個具體問題,通過科學、精益的方法進行分析,并立即采取行動,實現快速有效的突破,達到設定目標,使整個價值流的流動更順暢并提升生產力。
2. 特征
1)專注現場,特定區域;短期活動,每天回顧
2)集中火力,聚焦問題;價值驅動,實效為本
3. 六大基本原則
1)安全第一
2)尊重他人
3)數據說話
4)刨根問底
5)傾盡所能
6)用于創新
二、如何進行改善活動
1. 解決問題的八步法:現狀分析、識別浪費、設計措施、檢驗措施、實施措施、確認效果、衡量結果、制定標準。
2. 三個重要的改善活動會議:開幕會議、每日組長會議、閉幕會議
3. 改善活動前——認真準備
1)與管理層確認改善點
2)獲得改善授權
3)招募改善小組,明確各自的職責
4)完成團隊培訓
5)了解現狀,設定目標
6)改善活動前的重要工具
4. 改善活動中——全情投入
1)PDCA為改善的基本思維邏輯
2)行動要快,溝通要直接
3)親自動手,少說多做
4)現場才是改善的主戰場
5. 改善活動后——完美收官
1)總結活動組織情況,以待改善
2)繼續完成《改善公報》上未完成的行動計劃,直到達到改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