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喜迎春天,企業如何“借電”下鄉?
作者:吳勇毅
今年1月27日,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的文件,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第十八次以“三農”為主題的一號文件,農村電商再度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中央一號文件表示,農資、消費品下鄉與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格局將成為2016年農村電商的主要特點。通過“買”,讓工業品下了鄉;通過“賣”,讓農產品進了城。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網民數量達6.68億,農村網民數量為1.78億,其中網購的農民有7918萬人,同比增長40.6%,農村網購規模超過2600億元,同比增長63%以上。政策力挺、互聯網快速普及農村市場是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一切數據都表明,農村電商已呈燎原之勢,春意盎然。雖然尚沒有2015年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的最新數據,但相信一定是照樣井噴,如火如荼,錢景向好。
誰能搶先占領農村電商市場,誰就能贏得未來。
國內農村電商幾大模式
當前國內農村電商主要有以下四大模式,現在加以分類細述,以饗讀者。
阿里巴巴農村電商千縣萬村模式
阿里巴巴通過大力發展農村賣家和買家,培育縣級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商群體,拓展物流、倉儲、代運營服務群體,讓淘寶商學院進入縣鄉等四個方面激活農村電子商務生態,通過鄉村服務站、縣級運營中心、鄉村物流這三個方面打通縣村兩級運營體系。阿里巴巴的千縣萬村戰略將在3—5年投資100億元,讓農村電商遍布1000個縣,10萬個行政村。
京東農村電商3F閉環生態戰略
京東在布局農村電商市場時,設計了龐大的鄉村推廣員體系,通過縣級服務中心實現對鄉村推廣員的招募、日常管理和支持。京東的工業品下鄉、農村金融和農產品進城的“3F 戰略”構筑一個用電子商務利好農民“買”與“賣”、“消費”與“生產”的良好閉環生態。
賣貨郎農村電商B2C+O2O+B2R模式
傳統電商B2B模式需經歷層層加價,產品到達消費者手里往往價格居高不下。賣貨郎農村電子商務平臺通過打通廠家和各地需要集采商品的運營中心和社區服務站,幫助廠家跳過一、二級經銷商甚至批發商,實現渠道扁平化,提高農村電商的競爭力。賣貨郎各地運營中心利用B2R(商家對零售商)模式在賣貨郎平臺進行集采,既可避免線下采購的辛苦與麻煩,又可形成既獨立又統一具有本土特色的區域電商,實現供銷一體化;同時,通過自己搭建的倉儲中心,線上線下相結合,快速響應,實現商品的快速周轉;也減少了中間環節,消費者能以接近出廠的價格買到產品。可以說賣貨郎農村電商的發展模式是一種創新,整合了當前的B2C+O2O+B2R優勢,又跳出阿里和京東的舊模式,解決了進軍農村市場的入口問題,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樂村淘農村電子商務案例:村鎮O2O電商
山西樂村淘網絡有限公司打造的是村鎮O2O平臺,通過對村鎮小賣鋪進行升級、改造成線下體驗店,通過體驗店與村民進行線上線下溝通,搭建雙向供需平臺,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樂村淘通過打造村鎮O2O模式,將人們賴以信任的小賣鋪改造成體驗店,不會網購的農民可以找體驗店老板代購,且店內有樣品,大大增強了農民的信任感。
而農村電商淘實惠則走B2B2C的路子,通過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實現對農村市場的有效搶占。
作者:吳勇毅;上傳用戶:minghao;上傳時間:2016-7-19;來源:銷售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