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道德經》中,讀出一種更好的企業管理狀態!
作者:夜闌臥聽風吹雨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講:“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厭惡的地方,水的這些特點就像是“道”。我們看不見道,但我們看得見水,知道水的特性,就應該能悟道。
“上善若水”,是說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正如古人所說的:“到江送客棹,出岳潤民田。”凡是能利物、利人之事,水都盡力為之。水的這種特性,可謂之“上善”。
老子弘揚水的精神,其實也是在宣揚一種領導哲學。
“處眾人之所惡”,自愿退居“下游”,包容一切,一位優秀且偉大的企業家,就要有這種低調務實的精神。“居下地”高位向下,且行為底調,這是當前的企業家們最應該要有的精神。那些行為高調并且被眾多“光環效應”所包圍的領導者,往往失敗于掌握太多大權,沉迷于下屬的贊美,從而失去明辨是非的能力,結果都是“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2013年5月馬云辭去CEO。他常說,阿里集團要做102年的企業,百年老店必然面臨新老交接,只有打造出一套完善的運行機制,淡化個人色彩,用制度管人管事,平緩過渡,才能使企業在沒有英雄時也可以運轉正常并不斷發展壯大。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曾說過:“如果一家存活了10年的公司的CEO一天都不能離開,是非常危險的。”可見,優秀的領導者都會適時的選擇 “退居”,這不僅表現為企業在治理上質的飛躍,更是企業真正能達到基業長青的一大制度保障。
老子進一步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老子在這里認為上善的人,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于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于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么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之間。”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無為”在企業經營管理之道中,是有所作為和無所作為的總和。關于企業“無為”治理的看法,讀者可以參見此前的一篇文章:《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竟被老子一語道破!》。
松下公司的創立者——松下幸之助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企業家,他的經營哲學在日本企業界備受推崇。
他的經營信念為:“如果一切東西都像自來水一樣,能夠隨便取用的話,社會上的情形就將完全改變了。”“所謂經營,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而是非常有深度的。”松下幸之助經營思想的精華之一,是產品經銷的“自來水哲學”,這也成為松下電器公司最基本的經營理念,相當于憲法中的總綱。
松下幸之助向公司的員工分析說:“水雖然是有價的,可是一旦處處可見,價值也就幾乎為零了。如果大量生產這些物品,其價格也會相當低。我們的任務就是制造像自來水一樣多的電器,這是我們的生產使命,盡管實際上不容易辦到,但我仍要盡力使物品的價格降到最便宜的水準。”
松下的自來水經營哲學可以簡單概括為:企業家應不斷地努力生產,把所有的產品制造得跟自來水一樣地豐富與低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像水一樣待在別人厭惡的地方,但卻無處不在,滿足人們隨時之所需。
松下的這一思想不僅指導其公司快速地發展起來,從一個生產小商品的作坊發展為世界著名的大型國際企業;同時這一經營理念也被多數日本企業所接受,成為日本企業占領全球市場的有效手段。
可見,一位偉大的企業家,念念在心的必定是蕓蕓眾生。如果一個企業家腦子里只想著公司自身的利益,想必這家公司也偉大不了;如果他的心隨著客戶走,知道消費者的心理訴求,并且能夠在第一時間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那么他的企業必定會在眾多企業中鶴立雞群,畢竟“無私,故能成其私。”
作者:夜闌臥聽風吹雨;上傳用戶:minghao;上傳時間:2016-12-5;來源:MBA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