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過程控制(SPC)概述
在生產過程中,產品的加工尺寸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由人、機器、材料、方法和環境等基本因素的波動影響所致。波動分為兩種:正常波動和異常波動。正常波動是偶然性原因(不可避免因素)造成的。它對產品質量影響較小,在技術上難以消除,在經濟上也不值得消除。異常波動是由系統原因(異常因素)造成的。它對產品質量影響很大,但能夠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過程控制的目的就是消除、避免異常波動,使過程處于正常波動狀態。
統計過程控制(簡稱SPC)是一種借助數理統計方法的過程控制工具。它對生產過程進行分析評價,根據反饋信息及時發現系統性因素出現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響,使過程維持在僅受隨機性因素影響的受控狀態,以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它認為,當過程僅受隨機因素影響時,過程處于統計控制狀態(簡稱受控狀態);當過程中存在系統因素的影響時,過程處于統計失控狀態(簡稱失控狀態)。由于過程波動具有統計規律性,當過程受控時,過程特性一般服從穩定的隨機分布;而失控時,過程分布將發生改變。SPC正是利用過程波動的統計規律性對過程進行分析控制的。因而,它強調過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狀態下運行,從而使產品和服務穩定地滿足顧客的要求。
實施SPC的過程一般分為兩大步驟:首先用SPC工具對過程進行分析,如繪制分析用控制圖等;根據分析結果采取必要措施:可能需要消除過程中的系統性因素,也可能需要管理層的介入來減小過程的隨機波動以滿足過程能力的要求。第二步則是用控制圖對過程進行監控。
控制圖是SPC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在實際中大量運用的是基于的休哈特原理的傳統的控制圖,但控制圖不僅限于此。近年來又逐漸發展了一些先進的控制工具,如對小波動進行監控的EWMA和CUSUM控制圖,對小批量多品種生產過程進行控制的比例控制圖和目標控制圖;對多重質量特性控制的T2控制圖等。這些大大拓寬了SPC的應用領域,也增強了SPC工具的有效性。
SPC源于本世紀二十年代,以美國休哈特博士發明控制圖為標志。自創立以來,即在工業和服務等行業得到推廣應用,二戰中美國將其制定為戰時質量管理標準,當時對保證軍工產品的質量和及時交付起到了積極作用;自五十年代以來SPC在日本工業界的大量推廣應用對日本產品質量的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八十年代以后,世界許多大公司紛紛在自己內部積極推廣應用SPC,而且對供應商也提出了相應要求。在ISO9000以及QS9000中也提出了在生產控制中應用SPC方法的要求。
SPC非常適用于重復性生產過程。它能夠幫助我們對過程做出可靠的評估;確定過程的統計控制界限,判斷過程是否失控和過程是否有能力;為過程提供一個早期報警系統,及時監控過程的情況以防止廢品的發生;減少對常規檢驗的依賴性,定時的觀察以及系統的測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檢測和驗證工作。
SPC作為質量改進的重要工具,不僅適用于工業過程,也適用于服務等一切過程性的領域。在過程質量改進的初期,SPC可幫助確定改進的機會,在改進階段完成后,可用SPC來評價改進的效果并對改進成果進行維持,然后在新的水平上進一步開展改進工作,以達到更強大、更穩定的工作能力。
文章熱詞: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SPConline;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