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培訓師:互動決不僅僅是“活動”
昨天收到一個行業內朋友的郵件,告訴我他出了一本書《互動秘訣》(虛擬名),我仔細看看了看大綱,全是一些培訓用的小活動,只不過是進行簡單的分分類吧了。這些沒有什么不好,因為我們一直堅持老師的“樂從”理念——沒有不好只有不同。這些小活動可以起到活躍氣氛、讓學員從中有所體悟的目的。我們關于體驗式培訓有句話:以活動追尋線索,憑體驗起到感悟。體驗式培訓有其獨到的價值所在。
但是,在一些常規課程中,受訓企業會問你:“老師,你的課程互動多嗎?現場氣氛要好”;部分培訓師也簡單的認為互動就是做活動,我一直認為——互動決不僅僅是活動。
本人認為,針對在職人員的訓練,在訓練的整個過程中都要注意與受訓企業和學員的互動。互動一直貫穿始終——從培訓活動的洽談一直到訓后的跟蹤服務結束。單就培訓師講授的過程中,互動至少也有以下幾種形式:
昨天收到一個行業內朋友的郵件,告訴我他出了一本書《互動秘訣》(虛擬名),我仔細看看了看大綱,全是一些培訓用的小活動,只不過是進行簡單的分分類吧了。這些沒有什么不好,因為我們一直堅持老師的“樂從”理念——沒有不好只有不同。這些小活動可以起到活躍氣氛、讓學員從中有所體悟的目的。我們關于體驗式培訓有句話:以活動追尋線索,憑體驗起到感悟。體驗式培訓有其獨到的價值所在。
但是,在一些常規課程中,受訓企業會問你:“老師,你的課程互動多嗎?現場氣氛要好”;部分培訓師也簡單的認為互動就是做活動,我一直認為——互動決不僅僅是活動。
本人認為,針對在職人員的訓練,在訓練的整個過程中都要注意與受訓企業和學員的互動。互動一直貫穿始終——從培訓活動的洽談一直到訓后的跟蹤服務結束。單就培訓師講授的過程中,互動至少也有以下幾種形式:
二、提問是最好的互動方式
培訓師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很好的提問和回答學員問題,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互動。因為我們有句話叫“當老師停止說話,學員開始思考”。
在培訓師提問的過程中,要鼓勵學員表達不同的看法,切勿自己揣著所謂的“標準答案”,與其不符者一概歸為另類。
三、對學員反應給以適當的回饋
培訓師的授課過程中,講究“講授、示范、體驗、察判”。當我們看到學員的一些反應,如緊鎖眉頭、來不及記錄、大部分學員有困倦的表現等,我們也許就要給與反饋了:問學員有什么問題、將剛才講的重復一遍、是不是可以下課休息了。
因為現場的在職人員訓練,本身追求的就是“通過回饋發展技能”,老師要觀察學員的反饋并給與回饋(因為大部分成年人不會直接表達他的意見)。否則,講者只顧照著自己的安排講,學員被動的聽,不如直接購買光碟組織觀看即可。
四、音樂給課程添彩
音樂常常能夠帶動人們的情緒,所以培訓師要好好的運用。除了調動學員高昂情緒的快節奏音樂、渲染悲情氣氛的傷感音樂外,在學員談論、培訓師講故事等環節均可用音樂。
用音樂的根本目的是營造一個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而不是讓學員瘋狂、讓學員流淚,使學員長時間不能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實在是喧賓奪主。更有甚者,以“學員瘋狂的數量、流淚的數量”來顯示自己的所謂“功力”,鄙人不敢茍同。
培訓師決不要以“打倒”學員來證明自己。
五、學員談論或案例研討
此法是所有老師常用之道,我要提醒的是此時老師是一個完完全全的傾聽者,不可做闖入者。給學員一個輕松的、說真話的機會。
六、讓學員擔任課堂的角色
我經常會讓學員在課堂上擔任一些除學生之外的角色:負責時間管理、負責學員生活、擔任一些教學等等,學員會有一種強烈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因為課程質量的確保,是需要學員和老師一起努力的。
七、利用常識
在課堂上,可以導入一些常識即我們所說的“真性情、身邊事、平常話”,讓學員有真實感和親切感。有一個小技巧:培訓師說部分上文,一定讓學員說部分下文。
八、給學員提問的時間
無論你采取什么方法,每一個單元的內容結束總有部分內容不能夠被所有的學員接受,就要停下來給他們提問的時間。千萬不要認為這是耽誤時間(有部分老師或者擔心回答不好,其實你只要有一種與學員平等交流的心態就不怕回答問題,因為你只是一個在某個領域有一點點研究的“人”,而絕非是“神”)。在我們的成年人課堂上“不在乎老師講多少,而在乎學員收獲有多少”。
以上是我幾年培訓生涯的一些感受,與大家分享;同時也希望朋友們關于此話題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
讓我們相伴成長!
文章熱詞: TTT企業內部培訓師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師道中國;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