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金融危機
中國如果光是從石油進口來搞人民幣升值,不如直接動用外幣儲蓄補貼石油。
中國要進行結構治理,首先要先清理信貸系統,特別是對已經貸出的巨量資金進行跟蹤處理。如果這方面有缺口,必須多印票子,通過物價上漲(人民幣對內貶值)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這是中國人必須付出的代價。如果這部分沒有問題,立即停止人民幣升值,將儲備的美元盡快花出去,或者投資到美國去,賣地產,而不是去救美國的金融機構。這樣美國就不會給人民幣施壓了,也拯救了美國的經濟。將來中國人無論是賺是賠,對現在都有好處。
要刻意保護好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這是中國改革成果的體現,特別是房地產,世界各國都把房地產作為本國經濟的大堤(最后防線),一旦危及房地產,都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挽救。中國的房地產偏熱是正常的,政府打壓只會給外資熱錢制造介入機會,讓中國人今后付出更大的代價。 要特別保護好房地產商,不要豬肉漲了,就把母豬也殺掉賣肉。房價漲了,不是地產商的錯。
股市不能靠外資來救,外資不會無緣無故地來中國,中國也沒有能力進行強權博弈,將外資強留在中國,這樣在流動過剩的情況下,不能再讓人民幣升值,任憑外資繼續大量流入。
中國也不能用貶值驅趕外資,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和外資密不可分,驅趕了就會使經濟崩潰。
中國不必實行緊縮政策,如果這樣的話,是等于讓中國自己的錢退出經濟主戰場,讓外資和游資主宰中國經濟,到頭來使中國自己的資金無用武之地。
中國要好好管管金融機構圈錢的行為,中國不應該吹金融泡沫,資金不能在金融機構流來流去,要指導民眾,向產業方向投資,美國人很高明,人家搞高科技泡沫,互聯網泡沫,沒聽說搞金融泡沫,中國高金融泡沫,物價能不上漲嗎?錢都在高端轉來轉去,沒有更多在流轉在產業之中,經濟還能不出問題。
國家要把股權分置改革放緩,股權分置主要是國有股分置,通過解禁來和市場爭利(資金)不是好作法,國家可以將分置期由3年改為30年。大大減緩解禁速度,對股市可以起到拯救作用。
國家要對再融資進行嚴格控管,對上市企業,要實行效益監管,股價監管,如果由于再融資造成股價下滑,必須由再融資的錢向股東賠付,這樣就不會產生惡意圈錢的行為。
至于印花稅真不是個問題,降和不降不是問題的關鍵。國家去年收了2000多億印花稅,就算不降今年也收不上2000億了,降了也沒多少,與解禁比,與再融資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政府應有的放矢治理結構問題,不好給中國經濟亂念緊箍咒。
文章熱詞: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