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應對金融危機之道?
《大衰退》 (美)米·弗里德曼中信出版社 30.00元
《終結次貸危機》 (美)希勒中信出版社定價:28.00元
《大衰退》 (美)辜朝明東方出版社 39.00元
一年多來,震中位于美國的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世界無一國能免受其害。一貫出言謹慎的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更將這場風暴稱為“百年一遇的危機”,恰如其分地代表了主流世界的擔憂和恐懼。更加令人難以釋懷的是,這場災難現在看來似乎才剛剛拉開序幕,未來將走向何方?而這,無疑重燃了我們對1929年美國大蕭條和日本近年來衰退進行分析比較的興趣。
長期以來,對于1929年大規模經濟衰退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弗里德曼的解釋為:股市崩潰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等問題凸顯,因此造成信用緊縮,流動性陷阱產生,進而導致企業借貸困難,最終引發了整體經濟大規模的倒退。這也是傳統經典的解釋。
弗里德曼:流動性不足
《大衰退1929-1933》一書,是弗里德曼輝煌巨著《美國貨幣史:1867-1960》中的一章,深刻剖析了這一慘烈的經濟衰退,并對美聯儲當時失敗的貨幣政策進行了深入分析。
弗里德曼認為,在大蕭條時期,對一波接一波的銀行倒閉,美聯儲本該出面干預,但美聯儲卻坐視不管,讓存款人喪失信心,最后多米諾骨牌效應產生,涌現了倒閉—擠兌—倒閉的惡性循環,終于導致美國銀行體系大崩潰。而如果一開始就運用貨幣政策的調整,后果要好得多。因此,衰退的解決之道基本上都著眼于貨幣供給方,主張政府在大力治理銀行不良貸款問題的同時,主要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向銀行系統注入大量資金,增加流動性,遏制并消除信用緊縮現象,從而達到促進經濟實現良性循環的目的。弗里德曼還著有《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他強調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反對政府的干預,其理論對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美國里根主義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都有極大影響。
歷史仿佛又一次重演。本次的危機,美國金融體系目前面臨的最嚴重問題表面上同樣是流動性不足。面對危機,對1929年大蕭條同樣有深刻研究的現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繼承了弗里德曼的衣缽,采取了給市場注入流動性的做法,收購金融體系不良資產,給金融機構大手筆注資,聯合全球主要經濟體大幅度降息,以求穩定投資人信心,避免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惡化。但是這一次,是否還會有效?
希勒:非理性繁榮
對于本次經濟危機,在金融學巨擘羅伯特·希勒看來,成因和解決之道卻有不同。他認為:本次危機源于非理性繁榮,正是羊群效應的心理導致了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股市泡沫和2000-2007年的房地產泡沫。
希勒認為美聯儲過去20多年高舉“低利率、高消費、美元貶值”三面大旗,縱容了民眾和各大金融機構的貪婪和肆無忌憚,終于在2006年點燃了次貸危機,可以說是終于自嘗苦果。
在他的新著《終結次貸危機》中,希勒提出了一套基于全新的信息基礎設施,以求最終建立一個真正關注風險的新市場,具體包括全面的金融咨詢體系的改革、新的金融監管、設計一份包括審慎默認選項的金融規劃等等。希勒的這一套方案局限于技術層面,而沒有能夠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思考和進行后次貸危機的國際金融體系的改革。
辜朝明:資產大幅縮水
相對來說,日本野村證券旗下的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先生卻更直指本質,也提出了似乎更合理的解釋,并主張當此亂世應重用財政政策。
辜朝明在《大衰退———如何在金融危機中幸存和發展》一書分析了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和日本20世紀90年代大衰退,認為都是“資產負債表衰退”效應造成的。要解決衰退,真正具有效力的是由政府主導的財政政策工具。
“資產負債表衰退”是其首倡的一個在經濟學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嶄新概念。這種觀點認為,衰退問題的根源并非貨幣供給方,而是貨幣需求方———企業。經濟衰退是由于股市以及不動產市場的泡沫破滅之后,市場價格的崩潰造成在泡沫期過度擴張的企業資產大幅縮水,資產負債表失衡,企業負債嚴重超出資產。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企業自然會將企業目標從“利潤最大化”轉為“負債最小化”,在停止借貸的同時,將企業能夠利用的所有現金流都投入到債務償還上,不遺余力地修復受損的資產負債表,希望早日走出技術性破產的泥沼。
企業這種“負債最小化”模式的大規模轉變最終造成“合成謬誤”,于是就會出現即便銀行愿意繼續發放貸款,也無法找到借貸方的異,F象;而事實上同時銀行也在極力避免既有貸款不良化;于是最終導致了我們在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大衰退期間所觀察到的貨幣政策失靈現象的發生。
大衰退后的思索
1929年大蕭條的恢復,得益于凱恩斯理論誘發的羅斯福新政,以及二戰引發的旺盛需求;而日本至今卻依然深陷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經濟衰退之中,前幾年似乎剛有起色卻又被此次危機重新拖下水,可能就是因為日本央行一直在錯用藥。
也許,今天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災難,僅僅只是開始。伯南克的藥方開出來了,并且已開始執行,但效果至今未明。而事實上,我們正看到金融海嘯已演化成了經濟危機,大范圍的經濟衰退已不可避免,如目前三大汽車巨頭正掙扎在破產的邊緣,等待著新總統奧巴馬來拯救。
回顧80年前爆發的那場同樣源于華爾街的金融風暴,我們不難發現,它給世界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災難,更為希特勒上臺、德日兩國軍國化鋪平了道路,并最終將人類拖入世界大戰的深淵。80年后的這場金融風暴最終將如何演變,又會將我們引向何方?聯想到最近國際形勢的動蕩,大國之間的緊張氣氛,不得不讓人擔心。這種種疑問,只能留待時間去解答了。
弗里德曼 解決衰退之道的根本辦法,是向銀行系統注入資金,解決流動性不足,從而實現良性循環。
羅伯特·希勒 建立一整套全新的金融信息基礎設施,以求最終建立一個真正關注風險的新市場,從技術層面徹底解決金融問題。
辜朝明 要解決衰退,當今學術界主張的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令人懷疑,真正具有效力的是由政府主導的財政政策工具。
□書評人 曾昭逸
文章熱詞: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2008年12月06日 新京報;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