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場與中國市場差距大 華為終端要推全球創新蜂巢
騰訊科技 郭曉峰 4月15日報道
勢頭正猛的華為手機也有困惑,因為全球仍有很多人并不愿意購買華為手機,甚至不知道華為。華為消費者業務CMO張曉云日前公開透露,“一項調查顯示,全球42%的消費者對華為品牌沒有足夠的認知,他們沒有選擇我們。”
5年前,知道華為的人很少,除非你是個地地道道的技術控或者是中國人。華為成立于1987年,那時還是一家B2B公司,主要向運營商提供基站和交換機,而客戶也并非終端消費者。
去年,華為手機全球出貨量超過一億部。從全球來看,其在主要市場均實現了增長,特別是北非、拉美地區、中東以及中亞市場。也因此,2015年華為總體品牌認知度上升到76%,同比躍升了33%。
值得一提的是,近七成出貨量來自中國中市場。市場份額(sell out數據而非sell in數據)、品牌知名度、凈推薦值三方面都超過蘋果位列第一。但從另一方面也可看出,華為在海外市場的表現與國內差距很大。
“我們期望能夠逐漸縮小華為品牌在海外市場與中國市場之間的差距,在海外市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張曉云說。
為此,華為終端推出了運營模式,即全球創新蜂巢,一個基于集體智慧的模式。眾所周知,華為是一個100%員工持有的公司,這一財務上的分享機制確保了一大群工程師們在一個碩大的平臺上共同創造。
此時非彼時,一個企業歸根到底是一群人為了做成某種事情而聚在一起的群體,那種自上而下的決策流程已經不像過去那么有效了。用張曉云的話來詮釋,“想象一群蜜蜂沒有領袖發號施令,而朝同一個方向飛。”
據了解,過去的幾年,華為終端在舊金山建立了UI設計中心、在倫敦西區附近設立了設計中心、在巴黎設立美學研究中心(聚焦設計趨勢和材料)、在莫斯科設立算法中心、在日本設立通信研發中心、在印度設立軟件中心和在歐洲設立5G研發中心。
總結來看,華為終端認為,今天所取成績,在于依靠聚眾力量的新商業模式對主流基于個人權威模式的勝利。在華為內部,此商業模式被認定為華為終端縮短海外市場與中國市場差距的重要模式。
據了解,為了推進這樣的商業模式,華為終端計劃在今年加大全球品牌認知的投入,具體投入張曉云沒有透露。具體操作上,在內部重新定義終端品牌視覺形象;在外部,加大跨界合作上,融合科技與時尚。除了與已有的哈曼卡頓展開音響合作、施華洛世奇展開設計合作、與徠卡展開成像合作外,今年還將引入重量級合作伙伴。
文章熱詞: 華為管理專題; · 華為管理 · 學習華為 · 品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