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地點】 | 2016年6月28-29日 北京 | ||
【培訓講師】 | 陳志強 | ||
【參加對象】 | ◇ 董事長、總裁/副總裁、總經理/副總經理、COO、CIO、流程總監(流程管理部門負責人及專職人員)、各業務領域及職能領域負責人、流程建設推進委員會成員 | ||
【參加費用】 | ¥4800元/人 (含講義、午餐、茶點) | ||
【會務組織】 | 森濤培訓網(www.gzlkec.com).廣州三策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 ||
【咨詢電話】 | 020-34071250;020-34071978(提前報名可享受更多優惠) | ||
【聯 系 人】 | 龐先生,鄧小姐;13378458028、18924110388(均可加微信) | ||
【在線 QQ 】 | 568499978 | ![]() |
![]() |
【溫馨提示】 | 本課程可引進到企業內部培訓,歡迎來電預約! |
外部:競爭越來越充分、客戶要求變高、產品生命周期變短、價格變低
內部:流程制度越來越多、效率越來越低、變革阻力大、不知從何下手
圍繞組織績效,優化痛點流程,實現財務價值,培養變革團隊!
變革化整為零,降低變革風險,聚集團隊智慧,獲取廣泛支持!
——專屬管理團隊和流程精英的流程變革進階模式。所有參訓學員,將獲贈一本由陳志強博士翻譯的最新書籍《業務流程改進項目管理最佳實踐》
客戶評價
◇ 聚光科技董事長王健:我在聚光快速發展階段就認識了陳志強博士,他的課程對我有很大的沖擊,后來的持續輔導,為聚光規模化發展建立重要的流程基礎。
◇ 萬科集團:陳志強博士的課程為萬科流程管理團隊帶來了很大啟發和應用,他還指導了我們分公司流程優化,提升了分公司流程管理能力。
◇ 阿里巴巴集團:陳博士在9年前就開始對我們實施多場培訓,他的課程生動、專業、實用,對我們的流程建設工作起到較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 蒙牛集團:陳志強博士是蒙牛集團的老朋友,為我們提供了持續的流程管理培訓和指導,對蒙牛流程意識提升和方法論普及起到了較大貢獻。
主講老師
流程管理及組織變革頂尖實務專家——陳志強博士
◇ 管理工程學博士,中國流程管理領域極有影響力的專家,深圳管理咨詢行業協會副會長,清華大學企業高層經理培訓課程特聘專家,中糧集團標桿管理特聘專家。擁有18年的流程管理和變革管理的實踐經驗。
◇ 曾擔任華為公司流程優化管理部總監等職位,并兼任華為ISO管理者代表、高級行政干部培訓中心高級講師。參與了多個公司級流程變革項目的策劃與實施,也領導過幾十個跨部門流程改進項目。作為流程管理部第一任總監,建立了流程管理機制,將公司流程優
化管理工作例行化。
◇ 曾為上千家知名大中型企業及細分行業快速發展的中小企業提供專業的流程優化培訓服務,并帶領公司咨詢團隊為幾百家企業提供了流程優化的咨詢項目服務,為國內企業流程管理意識和水平的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在思想性、專業性和實用性方面受到客戶的高度評價。
◇ 基于公司戰略和商業模式,幫助客戶構建端到端的業務流程體系,提升組織的成長能力;并對企業關鍵流程實施優化和變革,改進流程績效,打造流程型組織,以提升競爭優勢。
◇ 陳博士還領導杰成團隊開發了國內首套流程審計的要素和標準,以及流程和制度體系管
理IT平臺(EPROS),幫助流程管理部門在公司內系統地推進流程規劃、流程設計、流程發布、員工應用以及流程持續優化等工作。
課程大綱
一、通過業務流程改進,構建競爭優勢
1、變革的方向——從管控型組織到服務型組織
2、為什么企業實施變革這么難
3、變革如何化整為零——化解風險的策略和方法
4、強化變革責任主體,培育變革型領導
5、業務流程改進與財務價值的關系
6、變革激勵機制設計
7、業務流程改進項目運作的方法論框架
二、業務流程改進項目階段一:策劃和準備
1、戰略和業務痛點分析-發現流程優化機會點
2、目標流程選擇
3、確定項目的目標和范圍
4、變革準備度和高層級風險分析(項目面臨的組織環境)
5、獲取項目贊助人的支持
6、建立項目組織
7、制定項目初步計劃書(策劃方案書)
8、制定項目管理制度
三、業務流程改進項目階段二:關注現狀(As-Is)
1、識別關鍵干系人(利益相關者)
2、項目開工會
3、制定項目滾動計劃
4、理解項目和建立人際關系(途徑、溝通)
5、收集現狀信息、發現快贏點
6、基于業務場景進行流程現狀建模(workshop)
7、發現當前流程的績效差距-基于業務最佳實踐和競爭環境進行對標
8、評估當前的組織及績效控制系統
四、流程優化項目階段三:重設計(To-Be)
1、發現流程優化點
流程時間分析法
流程成本分析法
流程價值分析法
流程標桿分析法
2、設計流程優化方案-應用流程重設計技巧
3、定義未來流程
4、定義未來績效控制系統
5、新流程測試與調整
五、流程優化項目階段四:推行實施
1、制定推行策略和培訓計劃
2、建立多樣化的溝通渠道
3、為新流程建立人際關系
4、定期檢查與監控
5、實施變更管理(修正完善)
6、編寫項目成果報告
7、項目最終驗收(評估與衡量)
8、向維護與運營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