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簡介]:◇ 了解APQP、PPAP、FMEA、MSA、SPC的邏輯體系和內在聯系
◇ 明確實施APQP的過程重點和輸出文件要求
◇ 明確作為APQP輸出物的PPAP的文件和提交要求
◇ 掌握FMEA在APQP過程中的作用及系統完整實施FMEA的方法
◇ 掌握實施MSA的時機和方法
◇ 理解過程控制的理念,掌握實施SPC的方法 ...
【時間地點】 | 2019年6月19-21日 上海 | |
【培訓講師】 | Sam Dai | |
【參加對象】 | 企業內開發、質量、營運副總,生產(制造)部經理、主管、工程師,質量管理部經理、主管、工程師,開發部經理、主管、工程師,技術部經理、主管、工程師及生產部班組長等 | |
【參加費用】 | ¥3000元/人 (包含:培訓費、教材、午餐、茶點、發票) | |
【會務組織】 | 森濤培訓網(www.gzlkec.com).廣州三策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 |
【咨詢電話】 | 020-34071250;020-34071978(提前報名可享受更多優惠) | |
【聯 系 人】 | 龐先生,鄧小姐;13378458028、18924110388(均可加微信) | |
【在線 QQ 】 | 568499978 | ![]() ![]() |
【溫馨提示】 | 本課程可引進到企業內部培訓,歡迎來電預約! |
質量管理5大工具(SPC/MSA/FMEA/APQP/PPAP)
課程目標:
通過強化培訓,綜合企業實際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指導等多種方法的靈活運用,使參加培訓的人員能夠:
◇ 了解APQP、PPAP、FMEA、MSA、SPC的邏輯體系和內在聯系
◇ 明確實施APQP的過程重點和輸出文件要求
◇ 明確作為APQP輸出物的PPAP的文件和提交要求
◇ 掌握FMEA在APQP過程中的作用及系統完整實施FMEA的方法
◇ 掌握實施MSA的時機和方法
◇ 理解過程控制的理念,掌握實施SPC的方法
課程大綱:
第一天
APQP
一. APQP概述 APQP Overview
◇ APQP的核心理念:產品的質量和成本是設計出來的
◇ 項目管理在APQP中的應用
二. 定義和確定項目
◇ 定義和確定項目的實施過程、輸入及輸出
◇ 如何建立項目團隊并明確成員職責
◇ 材料清單的建立
◇ 過程流程圖的建立與分析
◇ 質量特性的分級標準
◇ 案例分析
三. 產品設計
◇ 產品設計的實施過程、輸入及輸出
◇ 設計的控制方法
◇ 設備、工裝、設施的要求
◇ 量具和試驗設備清單
◇ 案例分析
四. 過程開發
◇ 過程開發的實施過程、輸入及輸出
◇ 如何確定產品特性和過程因素的關系
◇ 特性矩陣圖
◇ 過程指導書和控制計劃
◇ 案例分析
五. 產品和過程的確認
◇ 產品和過程確認的實施過程、輸入及輸出
◇ 試生產的實施和驗證
◇ 案例分析
六. 回饋評定和糾正措施
◇ 回饋評定和糾正措施的實施過程、輸入及輸出
◇ 減少變差與持續改進
◇ 案例分析
PPAP
一、PPAP的適用性
二、PPAP要求提交的十九項資料和標準
三、PPAP的提交時機和通知要求
四、PPAP不需要提交的情況
五、PPAP的提交等級
第二天
FMEA
一. FMEA概述
◇ FMEA的起源
◇ FMEA在五大核心工具中的作用
◇ 為何要實施FMEA
二. FMEA基礎知識介紹
◇ FMEA DFMEA PFMEA
三. 怎樣進行DFMEA
◇ 確立項目和團隊
◇ 收集有關資料,掌握分析對象
◇ 分析方法:如何保證FMEA的系統性
◇ 風險順序數定量評估
◇ 推薦的嚴重度頻度不易探測度評估準則
◇ 確定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
◇ 案例分析
四. 怎樣進行PFMEA
◇ 過程流程圖
◇ 過程FMEA的評估準則
◇ DFMEA與PFMEA的區別
◇ 案例分析
第三天
SPC
一. 為什么要控制過程
◇ 檢驗的缺陷
◇ 過程控制的優越性
二. 影響過程的因素—如何將過程與統計連接起來
◇ 過程的概念
◇ 數據的分布與過程
◇ 造成分布變化的原因—波動
◇ 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三. 連續型數據的控制圖
◇ 數據的收集與合理分組
◇ 控制圖原理
◇ 控制界限的計算
◇ 異常的判定準則
◇ 控制圖的兩個階段:分析用與控制用
◇ 均值和極差控制圖
◇ 均值和標準差控制圖
◇ 中位數和極差控制圖
◇ 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
四. 過程能力分析
◇ CP與CPK
◇ PP與PPK
◇ CPK與PPK的區別
五. 離散型數據的控制圖
◇ NP圖
◇ P圖
◇ C圖
◇ U圖
MSA
一. MSA概述
◇ 測量系統分析的目的
二. 連續型數據的MSA
◇ 測量系統的誤差—偏倚的評估
◇ 測量系統的誤差—線性的評估
◇ 測量系統的誤差—穩定性的評估
◇ 測量系統的誤差—重復性的評估
◇ 測量系統的誤差—再現性的評估
◇ 利用MINITAB進行MSA分析
◇ MSA分析的判定準則
講師介紹:Sam Dai
→ 同濟大學第一屆汽車專業畢業
→ 現場管理&現場改善培訓師、咨詢師
→ SO/TS16949, Lean, EHS咨詢師
→ 曾在Lear, Gestamp, 3M等知名企業工作
→ 曾在TUV等國際知名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工作
→ 超過15年咨詢和培訓經驗
特點:關注學員互動體驗的引導式授課。跨界學習、學以致用6D法則和結構化思維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專業資質:
→ 精益生產黑帶
→ IRCA注冊ISO9001外審員
→ CRBA注冊ISO14001外審員
→ 日產經TWI/JI 培訓師
授課特點:
→ 強調互動學習和學員結構思考力的提高。
→ 課程中善于激發學員深層次的思考,引導學員探討問題的本質,在課程當中應用系統結構思維,課后采取轉化行動,提升能力,實現收益。
→ 基于豐富的現場管理經驗,課程案例豐富且貼近實際,更容易讓學員理解和接受。
專注課程及企業教練服務:
《精益生產管理》
《TWI班組長管理技能提升訓練》
《現場6S與目視化管理》
《EHS環境健康安全》
《現場管理》
《現場質量問題分析與解決》
《質量管理5大工具》
《8D問題分析與解決》
《ISO/TS16949標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