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還是事業經理人
最近,幾件很“出格”的事讓人們不由得把目光再次投向職業經理人這個群體。是職業經理人在借勢自我炒作,還是企業借職業經理人來炒作自己?答案只有個中人自己清楚。
自戀(narcissism)一詞直譯成漢語是水仙花。這來自于一個凄美的古希臘神話: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便愛上了自己,每天茶飯不思,憔悴而死,變成了一朵花,后人稱之為水仙花。后來,許多專家借用這個詞,用以描繪一個人愛上自己的現象。
天價薪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媒體屢屢聚焦的鏡頭……這一切,似乎從一開始就是內地職業經理人自戀情結誕生的溫床。他們自戀外來的文憑,自戀與眾不同的氣質,自戀市場經濟賦予的各種光環。
但同時,他們的老板們卻在連連感嘆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太難覓,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自以為是的“職業經理人”,他們與企業開口就要高價,可是干不了多久就力不從心。
更不容樂觀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中高層管理人員選擇的目標放在了外籍人、中國臺灣人和香港人中,隨著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理人大量進入內地的企業,內地經理人面臨著被邊緣化的趨勢。
案例:私人結婚證登上廣告
研究發現,自戀的人總是習慣做一些駭世驚俗的事情,以圖引起別人的關注。
最近,一件很“出格”的事就讓人們不由得把目光再次投向職業經理人這個群體。
這起爭議由一個廣告引爆——一家名為仕奇職業裝的企業在許多全國性、服裝專業性媒體大做招商廣告,在這則宣稱“定制的婚姻才美滿”的廣告中,赫然出現了一個印有大紅喜字和合影照片的結婚證,結婚證的左半部分是婚姻證件管理專用章?熏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監制”字樣。而廣告上的結婚證就是該公司總經理姚少文本人的。
廣告一出,就遭遇諸多非議,甚至有人認為,職業經理人拿結婚證做廣告,是一種典型的自我炒作。
對于自我炒作之說,姚少文表示,自己也是迫不得已。據了解,結婚證廣告創意出籠后,沒有人愿意出面,最后不得已拿出自己的結婚證來上了廣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內地職業經理人的自我炒作近年來屢見不鮮,而結婚證廣告只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個例子。他說,內地的職業經理人的“童年”是很完美的,但是這種完美很短暫,現在這個群體不得不走進一個混亂的成長期。于是,自戀應景而生。他們心存“童年”備受人恩寵的美好記憶,不斷地在尋求理想化的自我來代替自戀的愛。
困惑:如何對得起天價薪酬
在內地,一個標準的職業經理人的標準年薪是:以10萬元為底線,向上延伸,空間無限!對于行業中的“極品”,企業開的籌碼更高,有的動輒數百萬元。
最新的一則消息是,“南極人”用500萬元高薪釣走了“貓人”總裁李曉平。剛剛被授予保暖內衣首個“馳名商標”的上海南極人,出人意料地以內衣行業罕見的高額年薪將貓人總裁李曉平納入麾下。李曉平出任南極人新總裁后,創業7年來一直擔任南極人董事長兼總裁的張玉祥辭去了總裁職務。
但此消息一經公開,即引來公眾的質疑。眾所周知,保溫內衣業現在已進入低利潤期,李曉平如何對得起天價薪酬?
北京世紀天鼎商場董事長林余存接受記者采訪時,連連感嘆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太難覓。他表示,現在市場上有很多自以為是的“職業經理人”,他們與企業老板開口就要高價,可是干不了多久就力不從心。其實,在老板眼里,這一群人并不算得上是真正的職業經理人,因為他們的價值太過平庸了,很難對企業給予的高薪付出相應的回報。
是職業經理人在借勢自我炒作,還是企業借職業經理人來炒作自己?答案只有個中人自己清楚。但無論答案是什么,對于職業經理人們來說,光環只能是一時的,因為他們自身還面臨著更嚴酷的挑戰。
挑戰:非內地經理人盤中分羹
最近,《中國經營報》的一篇文章《內地經理人被擠向“邊緣化”》猶如一盆涼水,把自戀的內地職業經理人澆了個透心涼。文章指出,目前內地職業經理人的蛋糕已經被人分走很多,內地的職業經理人正在被擠向無人問津的“邊緣化”。
北京科銳咨詢公司合伙人袁鐵一說,“在我們現在所接的一些獵頭項目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將中高層管理人員選擇的目標放在了外籍人、中國臺灣人和香港人中,隨著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理人大量進入內地的企業,內地經理人是有著被邊緣化的趨勢。”
“這樣的事例太常見了。”一位在外企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也作出了這樣評價。“友邦上海內地經理人先后離職、微軟中國公司總裁唐峻讓位、佳能總部向中國公司派出40位日本籍中高層管理人員、用友聘請美籍華人何經華出任總裁、麗珠集團用臺灣人蕭思陽接替了創業者之一徐孝先的職位、海信宣布從全球引進人才組建國際艦隊、平安保險公司內部則出現了許多不同國籍的經理人等等,數都數不清了。”
是什么原因讓非內地經理人來肆無忌憚地分羹呢?一位外企的老板得出結論,內地經理人在與“事”有關的工作能力群和認知能力群都有較佳表現,但在與“人”有關的溝通能力群及領導能力群,表現不盡如人意。某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陳先生則認為,“現在內地經理人雖然相對來說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但是具備組織、管理、策劃直到戰略布局能力的復合型管理人才、能夠適應全球化競爭的國際化經理人還是很少。內地還沒有一個像樣的職業經理人要素市場,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經理人非常緊缺”。
出路一:改做新“事業經理人”?
不久前,北京婷美集團老板周楓將曾在名人電腦大展神威的著名職業經理人趙強從超級企業“格蘭仕”拉入婷美,而且突發奇論,提出了一個與“職業經理人”針鋒相對的全新概念——“事業經理人”。
有意思的是,看了太多的商界故事并深諳其道的趙強也表示,“我愿意響應周老板的要求,做一名‘事業經理人’”。
對于自己提出的這一概念,周楓表示,現今的“職業經理人”概念中最大的誤區,就在于它僅僅停留在物質激勵的單一層面,過分強調了職業經理人“市場交易”的“雇傭軍”色彩。你出了大價錢,別人可能比你出更大的價錢,管理者永遠存在著隨時隨地跳槽的沖動,企業與管理人之間永遠免不了“兩張皮”的內在分離。因此,跳出被一味強化的物質紐帶常規思路,而在事業共創、“志同道合”的更高層面上進行更高強度的利益捆綁和命運連結,才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同樣也更符合經理人的利益。這其實就是“事業經理人”一說問世的原因。
周楓的這一把火迅速在業界引發一場熱烈的討論。做過四五年職業經理人的游昌喬先生日前登報呼應此說,事業經理人是職業經理人的“精彩一躍”,由后者到前者是一次“質變”。他認為,在現今的內地企業,老板和經理人間價值觀取向水火不容,“絕對實現不了共存共榮的目標”。就職業經理人爭議的是是非非,多位大牌經濟學家也都開出藥方。綜其大要,一是要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形成企業內部的法制化;二是建立職業管理人市場,形成所謂的“喊價機制”;三是強化外部環境中的誠信道德規則和契約關系以及對失信者的懲罰機制。但三者的完備,皆非短期之功。所以,在無路之路中尋求出路,正是事業經理人誕生的背景。
出路二:自己當老板來創業?
在外界看起來,職業經理人擁有許多人夢想擁有的東西——受人尊敬的地位、不菲的待遇、穩定的職務。他們沒有必要成為一個單槍匹馬的冒險者,以確定的現在為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下注。
然而,內心中對自我實現的需要,對自身價值的高期望,使得很多職業經理人不愿意再做別人的“操盤手”,而是踏上了一條風險和機遇同在的創業不歸路。
35歲的王志東被資本傷害后,開始了又一次創業,而不是跳槽。有人說,他“與其說是一個職業經理人,不如說是一個職業創業者”。這個聰明而敦厚的廣東人,從1992年創辦新天地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1993年12月創辦四通利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就一直是中關村創業者的代表。1999年8月到2001年6月之間,王志東任新浪網總裁兼CEO,又確立了他網絡公司職業經理人的身份。現在,坐在匯欣大廈中他稱為有史以來最好的辦公室里,毫不掩飾他對“新的孩子”點擊科技的偏愛。
一年多來,每次走進位于香格里拉西邊的青東大廈,38歲的范坤芳不再習慣性地向左轉到9樓的電梯,走進他原任的恒基偉業副總裁辦公室,而是向右轉直接上5樓,這層是他自己的企業“平治東方”,從今以后他的新舞臺。
范坤芳曾經對恒基偉業的領頭人張征宇承諾:“我幫你堅持到恒基偉業上市。”但范坤芳終于發現,自己的為人處世、工作習慣,的確已經不適合再在這樣的團隊中工作了。2001年11月1日,他完全辭掉了在恒基偉業的所有主要職務,今年9月又辭去了董事職務。
可以說,不論是王志東還是范坤芳,他們的成功都寄托了職業經理人的一個夢想——自己創業當老板。這些自戀和自尊交織在內心的人們,其實最渴望的是有一天能和自己原來的老板平等地站在一起。
文章熱詞: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中國教育E網;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