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任力模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新基點
一、勝任力模型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1、基于勝任力模型的人員招聘和選拔
基于勝任力的員工招聘和選拔,依據的是該工作崗位的優異績效以及能取得此優異績效的人所具備的勝任特征和行為。根據崗位勝任力模型,對員工的價值觀,以及在過去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高低進行判斷,并與崗位勝任力標準對照,預測應聘者在該應聘崗位的未來表現,做出相應的選用決策。這樣不僅為企業成功選聘人才,同時也為有效降低人員流失率做好鋪墊。
2、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培訓機制
培訓是人力資源開發的核心,準確把握培訓需求,是實現高質量、高效率培訓的前提。而“什么方面需要培訓”、“員工需要哪些培訓”等問題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即培訓內容是培訓需求分析的關鍵。員工勝任力模型的構建過程不但可以評定各層級員工現有的能力水平和素質現狀,并且這些信息是量化的,有可比性,這種差距就是培訓的內容和目標所在。發現員工的能力素質短板,對癥下藥,有針對性的設計培訓內容和培訓課程。
3、基于勝任力模型進行職業化行為評價
通過潛能評價體系解決了合適的人到合適的崗位的問題之后,還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是這些具有企業需要的核心專長的員工到了特定的崗位之后,如何使得員工知道自己從事的這項工作職業化的特征是什么,基于勝任力模型,來規范員工的行為,就能夠產生高績效。
4、基于勝任力模型進行績效考核
按照勝任力模型規定的個體勝任特征,結合企業的實際工作需要,設計相應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配以相應的考核工具、方法,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工作流程,開展績效考核工作。通過考核評估,以充分了解員工的能力狀態,分析妨礙員工獲得更好績效的能力障礙,以及員工的事業目標和他們的愿望。根據這些信息,員工制定出績效和能力發展目標及行動步驟,從而在工作中不斷改變自身的行為,取得個人和公司期望的績效成果。
二、勝任力模型測評新技術
腦象圖人才能力測評技術(專利名稱:生物活動參量的處理方法和設備)。該技術是一項中國原創、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跨越自然與社會兩個學科的創新技術。腦象圖人才能力測評技術是在腦電圖應用與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由神經生理、醫學領域進入教育、心理、體育、人才選拔、人才配置等領域的跨學科技術。該技術的創新點在于將東方整體觀哲學思維與現代科技結合,對人類大腦“工作語言”——腦生物電的記錄解讀由原來的二維曲線上升到四維水平表達(質量、能量、時間、空間),上升為流體幾何圖形,通過對腦功能、腦區優勢、能力特點、個性傾向、職業傾向、心理狀態等的測評,從“腦理”、腦功能的新視角上客觀認識評價企業人才,彌補了已有測評手段的主觀性、片面性,避免了人際關系干擾,豐富了人才測評工具系統,利于迅速、直接地發現人才潛能、澄清模糊認識、統一不同觀點,節約了考察人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同時利于企業人才自我認識、自我設計,自我成長。
三、勝任力模型的三大作用
1、落實企業發展戰略
勝任力模型建設構成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體系的基礎,有助于從人才工作的目標、策略、措施等方面落實企業發展戰略。
2、服務企業和諧發展
勝任力模型建設有助于理清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體系的價值基礎,可以從人才工作 “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和“能本管理”機制出發,在人才的甄選、評價、培養、考核、晉升、內部交流和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形成企業“人盡其才、才盡其能,能盡其用”的共識和人文環境,保證各類人才在工作中“責權利效”的統一,為企業和諧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3、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勝任力模型建設構成了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體系的實力基礎,可以從“以能力建設為核心,以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為主要內容”的人才發展觀出發,不斷拓展企業各類人才的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形成企業各類人才的核心能力,進而打造企業人才隊伍的核心競爭力,使之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要素。
四、職業經理研究中心的經驗
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中央基本建設財政撥款,職業經理研究中心研發了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勝任力模型、評價技術和測評題庫。該模型通過對500名有代表性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實證性研究,建立了適合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勝任能力特征模型和有針對性的評價技術及試題庫。這些成果已通過專家的評審論證,為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國有企業的兩個問題“經營管理人員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才能勝任”、“如何準確測評這些能力和素質”進行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探索,為國有企業實施人才的評估、任用和培養提供了有益的參考資料。基于該模型建立完善了職業經理培訓體系和“五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在全國各地開展職業經理培訓評價工作,為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者的能力素質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文章熱詞: 勝任力模型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中國職業經理網;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1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