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質量管理的概述
全面質量管理的概述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費根堡姆和質量管理專家朱蘭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概念,認為“全面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并考慮到充分滿足客戶要求的條件下進行生產和提供服務,把企業各部門在研制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中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體系”。60年代初,美國一些企業根據行為管理科學的理論,在企業的質量管理中開展了依靠職工“自我控制”的“無缺陷運動”(Zero Defects),日本在工業企業中開展質量管理小組(Q.C.Circle/Quality Control Circle)活動行,使全面質量管理活動迅速發展起來。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況為四句話十八字,即,一個過程,四個階段,八個步驟,數理統計方法。
一個過程,即企業管理是一個過程。企業在不同時間內,應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務。企業的每項生產經營活動,都有一個產生、形成、實施和驗證的過程。
四個階段,根據管理是一個過程的理論,美國的戴明博士把它運用到質量管理中來,總結出“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四階段的循環方式,簡稱PDCA循環,又稱“戴明循環”。
八個步驟,為了解決和改進質量問題,PDCA循環中的四個階段還可以具體劃分為八個步驟。1)計劃階段: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質量問題;分析產生質量問題的各種原因或影響因素;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針對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計劃,制定措施。2)執行階段:執行計劃,落實措施。3)檢查階段:檢查計劃的實施情況。4)處理階段:總結經驗,鞏固成績,工作結果標準化;提出尚未解決的問題,轉入下一個循環。
在應用PDCA四個循環階段、八個步驟來解決質量問題時,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書籍資料,并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系統的分析。最常用的七種統計方法,他們是排列圖、因果圖、直方圖、分層法、相關圖、控制圖及統計分析表。這套方法是以數理統計為理論基礎,不僅科學可靠,而且比較直觀。
文章熱詞: 全面質量管理 TQM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智庫百科;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