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勇:外貿轉內銷企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個時間點上集中優勢兵力,造成時間差,達成兵力的不平衡。
營銷過程中,任何一方只要出現了時間差,他就不能在營銷隊伍和資源最集中的時候投入戰斗,從而出現戰力失衡,強者也可能被置于弱者的地位,相反,弱者卻可以被置于強者的地位。
因此,外貿企業兵力的使用在同一時間內要形成絕對優勢,保證有足夠力量一次打敗對手。如果不能在同一時間形成優勢,搞“添油戰術”,就難以在敵強我弱的市場中取勝。
其二是在空間上集中兵力,造成空間差。所謂空間差,是指營銷的實際控制空間與完成營銷任務所需控制的空間之間出現的差異。這樣,出現空間差的企業就無法將戰斗力和營銷資源集中于作戰任務,從而強者也有可能處于弱者地位。
作為弱者的外貿企業,要取得優勢地位,必須集中優勢兵力去打一個市場而不能同時打兩個市場,集中兵力于同一作戰方向而不能貪多處處分兵。
第三,學會適時改變戰術
當一個企業經歷千辛萬苦,渡過了生存危機階段,走到一定臨界點的時候,就應該從內銷市場創建初期求生存的戰略,轉變到求發展壯大階段的戰略。
此時,企業領導人必須要具備高瞻遠矚的眼光,未雨綢繆,“以發展求鞏固",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新戰略新戰術,為企業上新臺階做好準備。
有志于做大做強的企業無不極力尋求擴張之道,很多企業盲目選擇多元化經營,不僅擴張不成功,反而喪失了自己的核心優勢。擴張,但不是盲目多元化,而應是環繞核心的擴張。
從企業核心競爭力向外擴張,就是指擴張行動的大部分要素都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相關,這樣的向外擴張,才更有可能成功。
在擴張階段,企業首要任務是確立正確的戰略,然后,根據戰略對整個企業運營和戰術活動進行調整。
發展階段的企業,已經到了戰略營銷的時代,到了系統營銷的時代,那種“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個階段,戰略規劃、商業模式、價值創新,已代替營銷模式和產品創新,而成為制勝的關鍵要素。
關于商業模式的創新,筆者有專文介紹,在此就不多談。
第四,價值創新至關重要
中國的30年改革開放,走的是以數量擴張、快速增長和高消耗、高排放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發展道路,到了2008年,這種基于低成本的外貿增長方式將難以持續,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發展來到了一個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面臨著空前嚴峻的挑戰。
價值創新的道路擺放在了中國企業面前。中國企業的價值創新和經營模式轉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第一,是加快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
第二,是發展先進制造業,實現制造業的服務化。先進制造業是指能夠不斷吸收國內
外高新技術成果,并將先進制造技術、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綜合應用于研究、設計、制造、檢測和服務等全程的制造業,具有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創新能力強、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服務功能全、就業比較多等特點。它不僅包括高新技術產業,也涵蓋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的傳統產業。
第三,是發展現代服務業(高知識含量的服務業),比如香港的金融服務業、文化服務
業、動畫制作業、法律服務業等等。
從長遠來看,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切實地轉變發展方式,提升企業產品的附加價值,從而幫助中國企業擺脫“賣硬苦力”的困境,擺脫“價格思維”的迷局,最終走出一條價值創新的陽關大道來。
文章熱詞: 進出口 國際貿易 外貿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企業管理文庫;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