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任正非“迷茫”背后的清醒
作者:方興東
最近,任正非一聲“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驚到了大家,幾乎讓所有人一時困惑和迷茫。
的確,迷茫是互聯網浪潮下全球性的集體“癥狀”。但是,任正非站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這樣的殿堂上,出人意料地說起迷茫,當然大有名堂。我們應該深入琢磨一下里面的門道。任正非這樣一位中國高科技無與倫比的智者,為什么在華為熱捧一片的時候,在最高領導人面前,說出如此不合時宜的話來?其中的玄機究竟是什么?任正非的“迷茫說”,必然有著非同尋常的用意,我個人認為,起碼有這樣四層用意:
第一,最淺層次的,以“迷茫”一詞橫掃所有對華為盲目的熱捧。在華為成立30年之際,華為突然成了網紅,這是任正非非凡戰略的結果,也是華為人堅定奮斗的結果。但是,熱捧過度,就明顯變了味道。人們批評小米的時候,用華為作為參照;批評聯想的時候,也是拿華為作為鏡子;甚至連對不盡爭氣的BAT,也拿華為做比較。不管如何,聯想也好,小米也好,BAT也好,都是中國各個領域最優秀的領軍企業,拿華為作為武器進行簡單粗暴的踩踏,既不符合華為的價值觀,也明顯缺乏起碼的合理性。顯然,這樣的捧殺比批評更具危險性。
第二,華為最近獲得的厚愛和待遇不但前所未有,而且異乎尋常。新華社罕見的長篇采訪報道,一貫給人感覺閉門不出的任正非,開始屢屢成為各種會議的重要嘉賓。作為30年的IT老兵,華為最與眾不同的就是與政府之間的距離。這個現象既有深刻的內在原因,也有嚴峻的外在原因。華為一再強調,企業與政府最重要的關系,就是納好稅。甚至各界政府最喜歡的理念“自主創新”,任正非都直截了當說,華為從來不講自主創新,“我們為什么要排外?我們能什么都做得比別人好嗎?為什么一定要自主,自主就是封建的閉關自守,我們反對自主。”這種眼界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
但是,要知道,華為是一個面向全球將近200個國家銷售和服務的公司,是一個70%左右收入在中國市場之外的真正全球化的高科技企業。
在跨境數據成為國際貿易和國家安全最重要的驅動力的今天,作為掌控數據流動最關鍵、最敏感的通信設備的企業,華為一旦被當上與政府之間有著非同尋常的緊密關系,不但歐美等西方國家不敢信任華為,就是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會加深疑慮,另眼相看。所以,如果我們的政府支持和愛護華為,首先站在華為的角度,設身處地,體諒華為全球面臨的真實境況。讓華為保持企業身份的純粹,就是對華為最好的支持和幫助,就是讓華為為中國崛起為中華民族復興做貢獻創造最好的環境。
第三,對企業來說,最好的時候也就是最危險的時候。而危機意識,是華為走到今天的“傳家寶”。這種時候,任正非的迷茫說,當然是對公司內部最好的清醒劑。
當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任正非的“迷茫”是真切的,是發自內心深處。這種迷茫,可能超越了大多數人的認知。我們還真需要深入分析一下,任正非真正迷茫究竟是什么?“華為正逐步攻入行業的無人區: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這里既有華為第一次擔當領航者的豪邁,更有內心的惶恐。前方的道路,既沒有現成的軌道,也不在原來的軌道。
那就是整個時代面臨的顛覆性的產業變革。在這種變革面前,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華為今天的成功與未來長遠的競爭優勢,其實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
最近通信行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華為在歐洲云計算領域最親密的戰友德國電信的言論。德國電信呼吁其他電信運營商也一起加入由Facebook主導的電信基礎設施項目(簡稱TIP),從而逃脫設備商為運營商們設置的“枷鎖”。這種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間的“反水”,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信號。
如同本屆美國大選標志著互聯網顛覆美國傳統政治結構一樣,整個通信行業的權力結構和運營機制也已經抵達臨界點:互聯網革命走到今天,運營商的好日子已經徹底結束,通信設備商從歐美轉移到中國也基本完成。
也就是說,開源節流的非革命性手段已經用到頭了,接下來已經退無可退,除非改頭換面,脫胎換骨。ICT產業的權力已從原來的運營商、設備商、IT軟硬件企業一端徹底轉移到掌控著海量用戶的互聯網平臺。運營商需要更激進的自救舉措,自顧不暇哪還能考慮設備商的利益?進一步擺脫設備商的依賴無疑是自救的舉措之一。
華為、思科等設備商的挑戰無法回避。當然,事實上設備商早在運營商之前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各種手段另辟蹊徑,擺脫對運營商的依賴,甚至對運營商開始了釜底抽薪的運籌,比如云計算和智能手機等。危機面前,運營商和設備商各懷心胎,狼奔豕突成為新常態。
幾天前,我去看汕頭海底光纜登陸站,曾經最高峰的時候,中國帶寬出口的60%在這里。可是現在其他地方開始建設的新的光纜,帶寬一下子就提升1000倍。意味著原有的優勢可能一夜之間迅速消失殆盡。現在亞馬遜、Facebook等公司,不但自己做服務器,還自己做路由器,自己做交換機,自己拉光纜。主要理由還不是因為考慮成本因素,而且因為傳統設備商的產品已經無法滿足云計算最新的需求。這是運營商和設備商最大的噩夢。
云計算時代,需要全球的數據和服務高度同步,要求的帶寬時延非常苛刻,運營商傳統光纜的標準很可能就滿足不了。也就是說,運營商和設備商傳統的商業模式失效了。
2015年,亞馬遜云計算不到100億美元,今年收入規模應該在150億美元以上,3年左右就可能達到500億美元以后。可以想象,屆時運營商、設備商以及傳統IT企業的日子一定不會好過。運營商作為管道服務商,還有一定的空間,畢竟各國運營商還有各種政策和資質的壁壘。但是,曾經當家做主,吃香喝辣的日子從此就要結束。
目前運營商只是增長沒有,這只是第一階段,還不算太苦;接下來第二階段就是整體收入開始下降,但是利潤還有,日子總還可以過;真正悲催的是第三階段,直到原來的利潤沒有了,必須大幅度裁員。總之,可見的未來,苦日子后面有得慢慢品嘗。而基于運營商之上的設備商,在痛苦傳遞的鏈條之中,無疑首當其沖。
華為的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業務,三條業務線全面開花。但華為還沒有形成一個可以匯聚和直接掌控全球十億級用戶的平臺。而當下無論是蘋果的iOS和應用商店,谷歌的安卓系統,Facebook的社交媒體平臺,以及亞馬遜處于全面爆發階段的云計算,都已經拿到了下一個十年高科技第一陣營的入場券。
居安能思危,居高能謙卑,這就是任正非與眾不同的獨特智慧。但是,即便如此,這些特質護衛著華為走到了今天的高度,抵達了前方沒有對手的境界,但是,這些依然不能成為未來成功的保險。所以說,任正非的迷茫,既是處于應對當下外界的喧囂,更是面向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只要這樣,華為的未來才可能豁然開朗。
作者:方興東;上傳用戶:minghao;上傳時間:2016-6-9;來源:價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