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別做“叛逆”與“家臣”
中國的職業經理人很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極端,就是跟企業老板“對著干”,被視為“叛逆”,這種職業經理人一般都很厲害,能夠在某一領域甚至是全面的領域建立業績,樹立自己的威望,最典型的,就是陸強華,陸在創維的業績非常突出。但是,由于不夠“聽話”,常與老板的意見相左,同時,讓老板慢慢覺得失去控制,最后被老板明升暗降,直至被迫出局,后來弄出個官司,兩人對簿公堂,被視為“叛逆”。
鑒于這個經歷,陸強華到了高路華之后,為了免于被老板突然踢出局,陸開始對老板不信任,在高路華不是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來保證自己的權利運作,而是大量安插自己的親信,通過親信來控制企業,甚至發展到抵制集團審計,這些,都使陸強華被一些老板視為桀驁不馴。
與陸強華這類經常與老板意志產生對抗經理人對應,中國的職業經理人更多的是為了自己能夠生存,來盲目順從老板,對老板刻意逢迎,這同樣導致職業經理人職業立場的喪失。被稱為“中國職業經理人第一案”的“王惟尊事件”,吸引了全國范圍內眾多主流媒體的詳細報道, 由于王惟尊事件內幕與細節披露越來越多,通過對現有資料的綜合分析,有一點可以肯定:事件的各方都沒有說真話,都在隱瞞一些對自己極為不利的東西。
然而一個普遍承認的事實是,在資本力量的誤導下,進入廣西噴施寶的王惟尊(總經理),已經放棄了對噴施寶董事會負責的原則,變成了對投資方野村公司負責。野村僅僅占有15.56%股份的資本,卻想把擁有84.44%股份的股東排擠在噴施寶的管理權之外。王惟尊和財務總監過去的上下級關系、12個職業經理人曾經在一個單位共事的經歷,使事實上由野村操縱派出的管理人員組成,最終演變成為野村的代言人,這必然造成大股東擔心被吃掉股份的恐慌以及對內部人控制的擔憂。因為我們同樣難以排除大股東可能的極為嚴重的賬目造假行為,股東間以及進而引發的職業經理與資方矛盾紛爭的尖銳化就難以避免。
通過王惟尊事件,我們看到的是職業經理人在資本權益間的飄忽不定。當淪為“家臣”或“家奴”時,職業經理人已不再“職業”,只能成為“買辦”的代名詞。職業經理人如何處理代表不同資本的股東關系?如何處理因股東而產生的企業問題?如何恪守職業道德規范,堅持商業原則?如何運用法律保護自身的利益?王惟尊事件自身及其引發的爭論卻也明白無誤的徹底揭示了目前中國職業經理人老板的關系:猜疑、隱瞞、相互利用、缺乏誠信與機制保障前提下的雙方合作導致的是雙輸而不是雙贏。
而無論是“叛逆”還是“家臣”,職業經理人都沒有擺正自己在企業中的位置,職業經理人不是老板,所以,有些事情必須服從資本的意志,而陸強華發展到抵制審計,其觸角遠遠超過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的所為,雖然陸確實希望把企業搞好,但是,這種越權行為往往引起老板的震怒,得不到支持,最后弄僵,被視為“叛逆”,事實上,老板也確實害怕這類能力出眾又難以控制的經理人;而家臣,則失去了職業經理人的操守,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對老板本人盡到了義務,但是,有時候是以犧牲其對企業的義務和職業操守為代價的,而我們知道,老板與企業并不能劃等號,后者的范疇遠遠大于前者。
文章熱詞: 職業經理人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中國教育E網;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