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的本質
精益生產的概念來源于豐田生產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簡稱TPS)。豐田生產方式萌芽于上個世紀50年代,當時日本經濟還未從戰爭的廢墟中完全復蘇,豐田公司正面臨著破產的危機。這時豐田公司創始人豐田喜一郎,在吸收了美國福特生產方式經驗基礎上提出了“準時制”的思想,在大野耐一等人推廣下,經過20年的改造、創新和發展,使豐田生產方式逐漸成熟,在此過程中有機結合了美國的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簡稱IE)和現代管理理念。
向精益生產方式轉變
20世紀70年代,全球性的石油危機給予豐田生產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機會。美國汽車制造商驚訝地發現原來毫不起眼的豐田車以價格低、油耗小的特點牢牢地占據了美國汽車市場的優勢份額。
豐田生產方式震撼性地沖擊了美國人塑造的“福特生產方式”。TPS的創始人大野耐一說:“如果亨利·福特一世仍然在世的話,必定采用類似于豐田生產方式的管理模式。”美國人震驚之余,開始反思和學習。門田安弘教授最早把豐田生產方式用英文系統地介紹給美國,1990年麻省理工學院沃麥克教授等人撰寫了《精益生產方式——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對日本企業取得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提出了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的概念。這本書是在日本與歐美汽車貿易摩擦日益加劇、歐美制定對日汽車進口限制的背景下由麻省理工學院國際汽車計劃小組(IMVP)出版的。書中在做了大量的調查和對比后,認為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生產方式是最適合現代制造業的一種生產組織管理方式,稱之為精益生產方式。
沃麥克提出:向精益生產方式轉變將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也就是說這一轉變將真正地改變世界。在 《精益生產方式——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出版后的第6年,1996年沃麥克·丹尼爾又與T·瓊斯、詹姆斯·P合著了《精益思想(Lean Thingking)》,該書總結了由大量生產過渡到精益生產所要遵循的原則,進一步闡述了精益生產的思想內涵:樹立與浪費針鋒相對的精益思想;精確地定義價值;識別價值流并制定價值流圖;讓沒有浪費環節的價值流真正流動起來;讓用戶拉動價值流;追求盡善盡美。隨著全球資源的繼續稀缺,精益管理的思想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的重視。毫無疑問,它對于資源缺乏且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是極為重要的。
管理觀念和管理方法的有機結合
任何一種成功的管理模式一定是正確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統一,也就是在正確的、符合實際需要需求的管理理念的指導下,采取正確的、適合解決本企業問題的管理方法。在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豐田公司大力引進了美國的工業工程。大野耐一說:“在那個年代里,全日本都在研究、學習和推廣工業工程這個有利于賺錢的東西。因而豐田生產方式就是豐田式的工業工程。”大野耐一是豐田生產方式的創始人之一。他用最簡單明了的語言,道出了豐田生產方式的哲理和本質。
因而,可以說豐田生產方式就是日本豐田公司的經營理念與改造后的工業工程的結合。二戰后全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生產效率。日本人的優點在于虛心向發達國家,特別是向美國學習,特別是優先學習美國工業工程的理念和方法,同時將其合理的哲理和科學的技術方法移植并加以改造成日本式的工業工
文章熱詞: 精益生產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商學院 作者:齊二石;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