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的本質
程。因而,虛心學習和企業改造成了日本人成功的秘訣。
工業工程(IE)產生于美國。它的哲理強調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并且為此提供了有效的技術體系。IE的體系主要表現在三個子體系:一是設計改善類,包括工作研究、物流工程和人因工程等;二是分析評價類,包括生產管理(特別是計劃控制)、質量控制、成本控制和信息管理與控制等;IE的技術體系為IE理念實現提供了正確技術與手段。
日本豐田公司在抓住工業工程這個關鍵之后,又正確分析了公司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確立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以清除浪費為突破口的戰略方針。經過30多年的艱苦努力,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建設了適合日本式公司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筆者在多年研究TPS的基礎上,并于1996年至1998年三次應邀訪問日本豐田公司,做現場考察,于1997年在《企業管理》雜志發表了《豐田生產方式及在我國的應用》一文,提出了描述豐田生產管理模式的“豐田屋” 概念和理論體系。
該體系由一大目標、兩大支柱和一大基礎所組成。其中一大目標是以降低企業成本為總目標。兩大支柱為準時化(JIT)和自化(Jidoka);一大基礎為改善與連續改善。這個豐田屋能深刻表達豐田公司的經營理念,成功地改造企業文化和工業工程技術,為實現準時化和消除浪費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而自 化(Jidoka)表達了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而降低成本為目標,恰恰適應了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和國際市場進入過剩競爭的環境和形勢,使其一舉成功。如果再概括點兒說,日本豐田管理模式,就是正確的經營觀念和方法、日本化的工業工程和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三大板塊的有機結合。而沃麥克教授等通過學習TPS提出的精益生產和精益管理模式,其本質也是管理觀念和管理方法的有機結合。
精益管理是不能進口的
首先要認識精益生產和豐田生產方式的本質。在應用中不能照搬照抄,因為TPS就不是復制美國的模式,而是取其工業工程精華結合企業實際的管理創新結果。所以學習、培訓是重要的。要抓住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的方法(IE),因地制宜地制定自己的方案和計劃,而不是機械地照搬和套用國外的做法。
其次,系統學習與推廣工業工程,從改善與連續改善入手,消除浪費,提高企業管理的基礎水平。不斷實現管理創新,把工業工程作為實現
文章熱詞: 精益生產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商學院 作者:齊二石;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