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績效管理中的誤區
般不建議采用平衡分數卡,而把所有指標均視作權重均等和必需完成的任務,以避免在管理上可能造成的混亂情況。
個人的績效管理
雖然關鍵績效指標的要點眾多,但是對于個人的績效考核,卻未必每個崗位都同樣能理出適用的關鍵績效指標。例如很多企業對于員工的考核都有以下的指標:有否完成領導交付的任務。此指標在特性測試中有幾項是過不了關的,例如它不可量化(除非是領導交付任務的完成率)、獲取基本資料的成本很高(由于一天當中領導交付的任務可能很多,要精確算出完成率,必需要首先把所交付的任務一一記下來,再看看哪一項已經完成)等等。
實際上,一般的情況只有三類的崗位有關鍵績效指標:部門的負責人、銷售人員和項目組員。除此以外,別的崗位一般比較難以找到適用的指標。
那么對于個人的績效考核應該怎么做?企業可以考慮以下兩個做法:
1. 比較簡單的辦法,是由上級與下級直接的溝通,在互動的情況下,定下下屬未來一年的發展重點及要完成的任務。這方法的優點,是被評估者的充分參與使其更容易接受評估的方法;缺點是在企業里沒有一個統一的系統,相類似的崗位在部門甲跟部門乙考核的方法都可能不一致,容易造成不公平的現象。
2. 用統一的能力模型框架(Competency Model),對每個崗位所需的共性能力(如溝通技巧、信息處理與分析能力等)及特性能力進行考核。此方法的缺點是設計比較復雜,操作的成本也相對較高;其優點是統一,同時亦向管理層提供比較全面的參考,協助其在招聘及培訓時尋找所需要的技能。
相配套的激勵體系
一個設計再好的績效管理體系,也需要配上相應的激勵體系,以鼓勵及懲罰表現好與壞的員工。激勵的手法眾多,主要視企業的承擔能力、行業特性與員工的取向而定。
值得討論的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員工期權。根據美國的一個調查顯示,利用員工期權作為激勵手法的企業,其運營效果是比其它沒有期權激勵的企業較好的。
員工期權的優點確實不少:
* 減少企業在工資成本上的開支;
* 由于員工在期權上的獲利,在某程度上是與企業的業績掛鉤,無形中形成了員工致力為企業創利的精神;
* 通過控制期權的可套現年限,達到長期挽留員工的目的等。
但由于國內的股票市場相對國外而言,成熟度較低,股價的變動與業績的表現未必掛得上鉤,造成期權持有者均抱著比較短視的態度,急于套現。這樣一來,期權本身能起到多少激勵員工為企業創利的作用存在疑問。再加上目前有關期權的法律還在完善的過程當中,要實施期權的企業宜三思而行。
由于以往根深蒂固的大鍋飯概念不可能一下子改變,因此,企業在進行績效管理體系改革的時候,必需考慮個人觀念的轉變。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管理層單方面的推行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考慮一個集成化的績效管理體系時,轉變促成是不可缺的少的考慮因素。
文章熱詞: 績效管理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經理人》 施能自;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