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對產品負全部責任”。
怎么可能呢?他又不是董事長,怎么可能負全部責任呢?再說,一個產品能否上市成功、是否會出現質量問題、傳播是否到位、促銷是否恰當等,也不是產品經理一個人說了算的。
如果權力是相對的,責任也應該是相對的。所以,筆者認為,產品經理在其工作職責范圍內,對產品的經營應該負有限責任。
“負全責”的根源是“流水作業”,而“負有限責任”的根源是“流程作業”。雖然就差一個字,意義卻完全不同。
在機制創新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引入“流程作業”的思想,對產品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專業化分工,在每個環節都要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
這樣,雖然每個人所負責的責任是有限的,但效率會大大提高。好比跑一萬米,一個人把一萬米全部跑下來所用的時間和100個人以接力賽的形式跑下來的時間,哪個更短呢?這就是流程的魅力。
3、激勵產品經理要慎用利益驅動。
激勵的真諦在于讓人更加積極的從事本職工作。但激勵的方法卻需要慎重考慮。我們通常說把激勵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企業偏愛使用物質激勵。因為這種激勵最能立竿見影,效果顯著。
然而,對產品經理而言,物質激勵未必都能發揮積極作用。比如,不少企業所采用的把銷售任務和他們的績效工資掛鉤的做法,對產品經理就不太適合。
表面上看,把產品的銷量和產品經理的績效掛鉤,好像非常有利于調動其積極性。但實際上,這種激勵很容易讓產品經理患上“近視癥”,會讓他們急功近利。
市場部的使命是什么?就是用營銷的手段給企業賺取更多的利潤,進而營造一個持續盈利的能力。如果你把銷量和他們的工作掛起鉤來,他們就會揀那些容易“上量”的產品來做,并大力強調低價滲透,強調促銷活動,對顧客需求的深度研究和產品的有效創新,可能就不屑一顧了。
為產品經理的職責重新“編碼”
把改變競爭的所有希望寄托給產品經理,顯然是天真的。但是,在責權利有效統一的基礎上,對產品經理的職責進行重新定位,激發這個“基因”的活力,卻我們每個企業家要考慮的。因為,他們的創造熱情和智慧,至少能夠獲取改變競爭的可能性。下面要談談產品經理的5大職責:
1、要著眼于長遠,關注企業的持續盈利。
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不僅要懂得產品管理,更要懂得戰略管理。這樣,他才能真正從持續盈利的角度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為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做出積極努力。
假如他不懂戰略,不懂得企業發展的游戲規則,其做法就會變得支離破碎,新老產品在價值定位上自相矛盾,在品牌認同和個性上我行我素,從而侵蝕自己的品牌價值,甚至導致企業利潤率的嚴重下滑。
我在伊利做全國市場總監時,在銷售人員的強烈要求下,讓我的產品經理開發過一個低價位的方便裝全脂甜奶粉,市場零售價只有7.20元錢,限在華北地區銷售。但這個奶粉上市后,并沒有像銷售人員預期的那樣火爆,市場表現恰恰相反,不僅賣不動,反而引起了顧客和零售商的不滿:“伊利怎么可能開發這種產品呢?”筆者至今為之而感到內疚,當時堅持戰略的力度還是不夠。不過還好,一旦勢頭不妙,立即采取措施,不到半年時間又退出了市場,對品牌沒有造成太大影響。
文章熱詞: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金蜘蛛緊固件網;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