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研發需要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一、國內企業產品研發的現狀和問題
2004年國內手機廠商由于缺乏核心技術,產品缺乏持續競爭力,導致業績集體下滑,庫存積壓嚴重。據CCID統計,國產手機2004年上半市場占有率仍有50%,但統計6月份銷售量時,市場占有率只剩下38%。2004年11月份,TCL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較去年同月下跌約58%。波導2004年上半年底的庫存為20.3億,幾乎占總資產42億元的一半。國產手機產業的風光不再,再一次引起人們對核心技術和核心競爭力的深思。
汽車產業最近幾年發展迅猛,但國內為數不多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難成氣候,尤其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支撐汽車產品開發的產品平臺。在汽車零部件行業,中國有1400多家零部件商分散在全國各地,但年銷售總額僅為500億元人民幣左右,而德國博世公司的年銷售總額將近2500億元人民幣。談到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主要存在的問題,博世(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機電產業是傳統工業的支柱,據統計,全球有五萬億美元的機電產業。但國內機電企業普遍存在著產品檔次不高、技術含量不高、質量不高的問題。在彩電、空調等消費電子行業,國內企業的低價搏殺實在是無奈的選擇。機械行業的情況也許更糟。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項南在澳大利亞的內燃機展覽會上看到: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的柴油機放在臺子上,底下鋪著紅色的地毯。參觀時,他們開起來,什么問題也沒有,聲音也非常柔和。而我們的柴油機,放在展廳的水泥地上,周圍還要鋪上木屑,那是因為漏油太多,會把地上弄臟。同樣馬力柴油機,我們的賣價不到他們的十分之一。當我們津津樂道于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時,也不得不陷入對低附加值式的"中國制造"的沉思。
以上現象代表了國內各行業和企業的普遍情況,產品研發的薄弱是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而且,國內企業產品研發的薄弱不僅是單一環節的薄弱,而是從核心技術、子系統/零部件、產品平臺到最終產品整個鏈條都薄弱,當然越是到底層(如核心技術)越薄弱。
如果把企業比喻為一輛馬車,那么營銷和研發就是馬車的兩個輪子。中國企業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在轉型的過程中,企業認識了市場,認識了競爭,認識了營銷(Marketing & Sales)的重要性,給企業這架馬車裝上了一個不錯的"營銷"輪子。但"研發"輪子依然是那么的弱小,導致企業發展缺乏后勁,業績停滯不前,甚至下滑或陷入困境。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u 無法及時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產品更新換代慢。隨著客戶需求的變化和競爭的加劇,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以手機為例,生命周期只有4個月左右,如果不能及時上市或者上市后沒有競爭力,那肯定虧本。國產手機2003年依靠渠道和終端比國外品牌面向更多的消費者,加之款式的不斷更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到2004年,國外手機廠商也實現了渠道的延伸和滲透,國產手機缺乏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的短板就暴露了出來。隨著國外手機廠商在產品開發上的發力,國內手機廠商明顯跟不上。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文章熱詞: 研發人員管理 研發骨干 研發總監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研發生產文庫;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