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人才
什么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回答,技術、人才、品牌或者是管理,但如果你再進一步追問他們,過了五十年后你的企業核心競爭力還是一樣的嗎?可能大部分的企業不能明確作答。這正如問一個人的核心特長是什么時,他們能隨口說出一連串的東西,但你再問他們這項核心特長能保持多久時卻很少人能回答出來。
北大張維迎教授曾經對核心競爭力的特性作了界定,認為它必須具備五個特點:"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和流不掉"。我認為還要加多一項,變不了。為什么呢?因為作為核心競爭力,它固然需要以上五個特性,但更為重要的是,作為"核心"兩個字,本身就蘊含著一層意思,即"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所以它必須保障企業在相當長時期內都能夠通過核心競爭力獲得競爭優勢,否則的話就只能算是企業的相對競爭力,即是現在可能是企業的競爭力,以后就難講了。我相信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敢將具有這樣特性的因素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吧
小托馬斯.沃森在他的《一個企業和它的信條》里是這樣說的:"我認為一個企業成功和失敗之間的差距經�?梢詺w咎于這樣一個問題,即這個組織是否完全調動了其員工的聰明才智和工作激情。它作了什么來讓員工找到共同的事業?在經歷了一次次的變動時它是如何長期保持這一共同目標和方向感的呢?最后,我認為為了面對世界變化所帶來的挑戰,企業要做好準備,調整除了這些信條以外的任何東西,但對這些信條則要終其一生地堅持?技術等因素對成功也起很大作用,但我認為,公司員工是如何堅決擁護和忠誠執行公司的基本信條要比它們都更重要"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對于IBM而言,小托馬斯并不認為技術是它的核心競爭力,而是他所說的"信條"。我認為,核心競爭力必須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它是一個企業能夠基業長青的關鍵因素。技術、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業在某段時期內的相對競爭優勢而已,真正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因素才有可能作為核心競爭力。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發展史上,不乏導致企業滅亡的生存危機,而每一次它都能"僥幸"生存下來并成為當今的500強,如果一定要說技術是它的核心競爭力,那也要加上"不斷使顧客滿意"的技術才可能成為它的核心競爭力,即是說在技術的后面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在指導著。正如一個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長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中國企業在入世后,很多企業都在尋找自己的競爭優勢,于是乎人力資本在一時間代替了技術,成為大多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殊不知,一個企業靠什么凝聚優秀人才,這個才是問題之根本。如果沒有一套可以凝聚員工的價值觀,最好的人才也不可能在企業停留,那還說什么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很多企業口口聲聲說 "以人為本",實際上卻根本不尊重員工,純粹是一個"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樣的企業讓我們怎么想像人才有可能成為其核心競爭力?所以說,核心競爭力必須符合六個標準,即是"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流不掉和變不了"只有符合這六個條件的因素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那么除了有一套可以凝聚員工的核心價值觀外,其它因素都不可能成為核心競爭力。技術、人才都可以轉移,可以變動,但核心價值觀卻不行,正如你可以搶走一個人所有的一切,但搶不走他的精神一樣。創造一種凝聚人心的核心價值觀,并始終不移地信奉它,是一個企業獲取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法則。
文章熱詞: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本站原創;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