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企業價值—精益思想新發展
眾和激進主義團體,如綠色、反核、反戰等組織)。必須考慮他們的相互影響、貢獻以及在驅動企業價值中的作用,最終所有價值都統一在客戶價值的實現上。
傳統的精益強調消除浪費。現在我們明白,對于企業不僅改進效率重要,而為所有參與者創造價值更重要。精益價值觀的變化也會對動員企業所有參與者共同為實現核心企業的精益化起推動作用,而這正是過去實現精益的難點之一。新的價值觀將對精益的推廣產生更為積極的作用。
3 全方位的精益,不限于生產和生命周期之內
在豐田生產方式和《改造世界的機器》、《精益思想》兩本書中,精益的內容和作用范圍是清楚的,包括了價值創造的全過程——
從概念到投產的設計過程,
從定貨到送貨的信息過程,
從原材料到產品的轉換過程,
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務過程。
但是理論與實際是脫離的。由于精益出身于“生產”、“制造”,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對精益的這些稱謂和將精益與JIT等同的誤解,使傳統的精益應用多數仍然局限在“生產”、“制造”和JIT/看板上。見到的精益所取得的效果多數是現場和作業層次的成就。僅在生產、研制或供應鏈單個實體實現精益只能是局部優化或孤島式的成功。
美國精益航空進取計劃LAI大大地推動了精益原則在企業的應用范圍。LAI定義了3種企業過程:
生命周期過程:從原始創意經過設計、開發、生產到交付和運行支持的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如項目跟蹤和管理、需求定義、產品和工藝開發、供應鏈管理、生產、分銷和支持等。這是直接創造交付給客戶的產品、系統和服務的價值流活動。這部分與傳統精益思想關注的企業過程是一致的。按精益的的觀點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起作用的過程都必須優化。與此相反,多數傳統的模式所進行的優化多數是局部的和自身作業的優化。
基礎保證過程:主要包括財務管理、信息技術、人力資源、質量保證、生產能力和維護以及環境、健康和安全等。是對生命周期過程和企業領導過程的支持過程。由于這些過程不直接創造價值,對它們的改進往往被忽視。但是在在精益企業里必須對他們進行再造,以適應對其它企業過程的支持。
企業領導過程:是領導指導企業活動的過程。包括戰略計劃、業務模型、業務增長管理、戰略伙伴關系、組織結構和集成以及企業再造等。這些過程往往是跨越企業之間的。在為客戶和參與者創造更高價值過程中,企業領導提供指導和掃清在整個生命周期過程內的障礙,指導基礎保證過程改進對其它企業的響應。
在精益環境中,企業的所有3個過程都必須用與傳統大量生產完全不同的方式運作。在傳統精益思想中,對后2種企業過程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新的精益實踐發展了企業全方位過程實現精益,而不僅僅是在產品或項目的生命周期之內。只有用大集成的企業觀才能使精益真正產生巨大的效果,防止局部優化或產生孤島式的成功問題。LAI將精益集成擴展到企業內部人和組織的集成、價值鏈上企業間的集成、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集成以及技術和信息的集成。
4 企業是整個價值鏈,不封閉在自己的大院里
在精益思想5項原則中的定義價值流也明確指出:“價值流”是由涓涓源頭匯集起來的。構成產品的多種物料的價值流在順流而下的過程中陸續匯集在一起。無論哪個企業在改進整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流的活動中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必須一路回溯,改進各個企業的價值流過程。上下游企業必須共同重新思考各自的經營方法,使各自隔離的對手變成為合作的精益聯合體(lean enterprises)。
LAI發現,盡管精益效果包含著生產模式重大改進的萌芽,盡管很多工業企業的精益制造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LAI稱這些成就是“孤島”式的。
為了發揮精益在更大范圍的作用,LAI 重新定義了“企業”。在一般商務文獻中,粗略的將“企業”等同于“公司”或“集團”。或者是“具有相關活動和統一運作的或共同控制有著共同商業目標的一個或多個個人或組織的集合”。 但是在很多高技術行業,如航空、電子和汽車都是很復雜的領域,包括多個相互關聯的工業、政府、教育和非贏利組織共同創造著某種世界級的著名產品和系統。因而任何簡單的對“實體”定義都會導致對精益企業過分簡單的理解。LAI將企業定義為產品、項目或服務的價值鏈中全部組織集成的實體。實際上與通常所謂的“供應鏈”、“多企業的動態聯盟”等概念是一致的。相互關聯和相互依存的復雜企業如果僅僅個別的地實行精益,就只能導致“孤島式的成功”。不管這種擴展企業規模的大小和它相關聯的項目或產品的多少,要使產品(或項目)價值流精益,價值鏈中所有的重要成員,無論在核心企業的上游還是下游,也都必須精益。差異僅僅是為不同層次的企業確定合適的精益實踐和實施戰略。核心企業為整個價值鏈的精益起著著主導作用。
發展的精益思想在一系列原則和方法上,強調了精益思想在整個企業和整個價值鏈上的集成效應和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作用。并且認為只有全局、全過程和全方位精益才能發揮出全部效用。
5 精益企業——企業的理想的模式
“精益企業”的概念并不新,從1990年James P. Womack等人在改造世界的機器 中首先提出了“精
文章熱詞: 精益生產
作者:佚名;資料來源:中國制造業信息化門戶特約撰稿人: 陳紹文;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0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