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咨詢,啥時管用:三落
作者:葉敦明
營銷咨詢好比藥,有病的人要吃對藥、早吃藥,沒病的人再好的藥也別吃。對于企業而言,別總把營銷咨詢當成是拯救業績的救命稻草,最好是把營銷咨詢當成上游供應鏈,納入到企業整體經營戰略中,持續按需采購。葉敦明認為,對于企業和營銷公司而言,“峰值”式營銷咨詢是雙贏的合作途徑。找到客戶企業的核心需求,做營銷咨詢最具有價值的那部分作業,余下的則有客戶企業自己做好了。若是客戶想購買所有的咨詢內容,那么他需要的根本就不是外援的營銷咨詢,而是需要認真考慮一下企業是不是值得玩下去。自助者天助,同樣,營銷咨詢也只能幫助那些值得幫助的企業。
《營銷咨詢,啥時管用?》是一個五篇文章構成的連載(一問、二起、三落、四有、五定),眼看著營銷咨詢走在普及化和低值化并存的矛盾之路上,總想著找到可以化解的思路和辦法,哪怕只是行業人士的自言自語式探討,哪怕只是一廂情愿的邏輯上的圓通,都會讓這一“中國特色”的專業服務持久發揮更實在、更充沛的價值能量。之所以說是中國特色的,是因為營銷戰略往往決定了企業整體戰略,營銷咨詢往往獨立于管理咨詢,自顧自就成了一個主角,這讓不少正統管理咨詢人士跌破了眼鏡。
3、稻草捆黃金:一個缺點遮蓋了所有優點
綜合素質好、決策層優秀,但缺少個性特征的企業,看著自己的成長腳步,不由得暗自高興,像一個優等生翻看自己的獎狀和成績單。而每每看到那些“劣質”企業比自己活得更好時,霎那間悲從中來,平和一點的覺得自己時運不濟,激烈一點的頓感世道不公。繡花枕頭都那么的風光,為何就沒人扒開稻草看清黃金呢?
總分高、單科不突出的企業,總是突不破客戶心智的圍欄。這些企業,基本上進入到客戶的第一或第二選擇陣營,可只要對手有些許的優惠,自己就不得不立馬跟進。相比第二或第三陣營,的確有些品牌優越感,而比起同陣營的對手們,自己充其量也就是隨大流品牌而已。好不容易做起的品牌,卻鮮有品嘗到品牌的美妙滋味,你說能不猴急嗎?
葉敦明認為:特點不突出,根源不在產品上,倒是要深刻反思一下戰略。戰略的平庸,產品和服務就會對牛彈琴,再好也白搭。現實的情況是,企業高層對戰略最為自信,認為戰略就是自己的盤中餐、掌中寶,豈容他人胡言亂語?!還有,單純的營銷發力,也不能解決根本性問題。供應鏈、金融財務、信息管理系統,也是營銷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在上游。企業經營如飲甘醇,入口要夠味(戰略要對路)、入肚須順溜(運營要流暢)、回味必纏綿(品牌要黏著),特點不突出的企業,縱使工藝精湛、配料考究、釀造精心、窖藏久遠,也被飲客一喝而過,只多念叨一句:還不錯嘛。無心的稱贊,只是對用心用力者的漠視罷了。
4、耗子欺負貓:實力大的干不過實力小的
有一定實力的企業,面對強手精神百倍,卻屢屢被有特色的小對手搞的頭暈腦脹,無所適從,只能哀嘆道:前有狼,后有虎,中間怎那么多小老鼠?當初自己在暗處時,死盯著前面的品牌出狠手,以斷其一指的動物精神屢試不爽。葉敦明發現:大品牌喜歡從全盤考慮營銷策略,猶如圍棋高手,不會為對手的狠招而自亂方寸,局部損失自然會有全局收益得以彌補。退一步海闊天高,戰略胸懷決定運營質量,不服是不行滴。
上一頁12下一頁
市場細分的機理,源自于客戶需求的迥異。客戶需求,定性容易定量難,而市場細分則主要根據量化需求而定。一個個看似嚴正的“需求方格”,對應的是需求特質、競爭品牌和對應產品/服務,營銷目標有落處、市場策略有對象,科學化營銷的大旗獵獵在風中。錯啦,客戶不是按照你的套路出牌的,他們會
文章熱詞: 銷售技巧 銷售管理 銷售精英 銷售訓練
作者:葉敦明;資料來源:企業管理文庫;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