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績效管理
作者:張正平
采取的有利于組織的行為,包括助人為樂、組織忠誠、組織遵從等多方面的內容。組織公民行為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只要是對組織有利的事情,員工都可以不計較個人得失去完成。組織公民行為實際上就是我國過去提倡的主人翁意識和行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員工的主人翁意識直線下降,導致組織公民行為減少。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不合理的績效考核顯然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冃Э己瞬缓侠聿粌H使員工的組織公民行為減少,過度的績效考核還會導致大量的反生產行為。所謂反生產行為主要是指員工采取的有損于組織的行為。在我國,與績效管理相關的反生產行為主要是欺騙和怠工,這方面的案例數不勝數。在筆者調研過的企業中,就有業務員為順利通過年度考核,便在考核前把貨物銷售給經銷商,待考核完成之后由經銷商再把貨物退給業務員。
考核以偏求全 績效管理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工程。目前,中國式績效管理以偏求全的現象比較嚴重,突出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考核內容只管結果不管過程。我國許多企業家對下屬的口頭禪是:“怎么達到這個目標是你的事,我只看結果,若達不到目標,我便拿你是問”,然后自己便樂得當甩手掌柜。任何稍有管理經驗的人都知道,高質量的產品是制造出來的,而不是考核出來的,過程永遠是質量的保證。另外,許多企業對營銷人員只考核結果不考核過程,導致客戶管理成為黑箱,一旦相關人員離職,便會導致客戶流失,對企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考核方法為評估式,而非發展式。目前,我國企業主要采取評估式績效管理,單一采用該種方式會產生下列3個問題:①如果獎勵幅度過小,評估式績效管理對促進員工的行為有限。②如果獎勵幅度過大,評估式績效管理會導致員工不惜一切手段來達到考核目標,導致反生產行為的增加。③評價式績效考核只能解決員工的動機問題,而不能解決員工的工作能力問題。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企業的員工確實存在動機不足的問題,因此,采用評估式績效考核是簡單而有效的。但在改革開放30多年后的今天,對于許多員工來說,完成績效任務已不是一個動機問題,而是一個能力問題。這時,仍單一采用評估式的績效管理,忽略發展式的績效管理就達不到績效管理應有的效果。
方法過于簡單 我國企業對績效管理很重視,但對績效考核方法卻普遍不重視,采取的方法非常簡單,甚至可以稱得上粗糙或粗暴,這與企業管理者只重視結果考核、不重視過程考核密切相關,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①考核目標選取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不夠,基本都由企業領導拍腦袋確定,隨意性和主觀性很大。例如,很少有企業根據行業統計數據或本企業近5年的實際銷售情況來制定銷售目標的。②當采取行為考核法時,往往只規定各種考核級別的比例,卻缺乏具體的行為判定標準,導致一線管理人員在執行考核時,輪流坐莊,只報優秀不報不合格的現象非常普遍。③當采取評分法的時候,采用簡單的5分制或百分制打分。④當采用鑒定法時,為了避免矛盾,每一個人的評語差別不大,沒有數據和實例支持,使考核流于形式。
中國式績效管理的發展方向
目前,中國企業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根據我國國情和未來的發展,開展符合中國特色的績效管理,同時盡量克服或減少當前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中國未來的發展至少具有3個特征:①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盡管中國的GDP總量已超過日本,并且在10~20年內會超過美國,但中國的人均GDP仍然較低,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發展仍然是硬道理。②未來的中國社會中西方文化將高度融合。在保留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同時,也將吸收西方文化中一切有用的東西。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社會的發展方式將逐漸從“粗放型”向“集約型”過渡;诖,筆者認為面向未來的中國式績效管理應該具有以下特點:
戰略驅動的績效管理 在跨文化理論中,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有長期導向文化的國家,我國的政治體制也是一個基于長治久安的政治體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短期內不會改變,這些都為建立戰略驅動的績效管理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筆者認為,我國大量的中小型企業績效管理的短期導向在未來不會有大的變化,但對在國民經濟中占支配地位的大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和大型民營企業而言,實行戰略驅動的績效管理迫在眉睫,這對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好處良多。中國的許多企業在過去是緣于機會制勝,在未來將緣于能力制勝。如果繼續執行基于短期利益的績效管理,在與歐美等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競爭中將處于不利地位。筆者認為,基于戰略指導的平衡計分卡值得在我國企業中大力推廣,平衡計分卡在歐美發達國家企業中取得的成功是能夠復制的。
績效導向而不是績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文章熱詞: 績效管理 績效考核 企業績效管理 績效制度
作者:張正平;資料來源:價值中國;發布用戶:chenz;發布時間:2013-11-25;